【摘要】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有必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进行改革和完善,进而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策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念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是按我国有关事业单位的管理、规模与内部组织而确立及划分的,借助于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的合理经营与财产安全等,促使事业单位能够对会计信息加以有效的利用,从而确保与完善事业单位最大化的利益。狭义的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一种完全根据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经营水平,来确定资金、财务、管理与控制运行方式的特有管理职能,借助于这种职能全方位的监督、掌握及控制事业单位的资金走向、财务状况等。而广义的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日常所发生的活动及会计信息中表现其最大化价值的系统形式。会计内部控制便是通过对相关管理手段和会计信息的利用来逐步实现自身管理经营的相关需求。通常有效的一个会计内部控制是在遵守及配合国家经济制度下所完成、实施的会计内部工作。借助于确保事业单位自身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有效性,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及核算体系。
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
事业单位要进行会计内部控制,需要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意识。会计内部控制意识是会计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有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氛围是保证内控体系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当前很多的事业单位还没有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当然也就会缺乏内控意识。一个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只有得到领导层的支持才能进行彻底的贯彻。 很多的领导都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也不足,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推动力不足。
(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与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
内控管理作为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与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目前,财务工作与内控工作涉及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经营各环节的生产要素、成本费用、经营风险、市场变化等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财务部门,这就给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经营中的问题,从整体上,动态地分析单位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以及开拓市场、创造市场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并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判断单位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各种不同学习背景、工作经历的人员对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理解与执行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矛盾重重,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控制作用受到限制。
(三)未能合理控制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国家增加了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事业单位盲目的购买固定资产及进行大型建设,这就严重浪费了财政资金。首先,购置固定资产方面,没有科学的对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就盲目购买,造成大多数大型设备的购置费过高,而使用效率又低。其次,在资产清理的时候,没合理估价,如设备的报损无法及时回收导致丢失,另外,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和实际有出入。而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盘点多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定期和系统全面的盘点。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持续下去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制度,内部控制就仅仅是一个口号。但是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制不完善, 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目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会计岗位的设置是不合理的,没有体现企业内部的制衡关系,很甚至很多时候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岗位都是一人担当的情况。在一些小的事业单位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其次就是内部控制涵盖的范围不大, 并没有将单位整体纳入到内部控制的范围内。
三、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遵循的原则
对于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需要全体事业单位的职工和领导的共同努力, 同时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成本最优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虽然面对的是社会大众,是为社会服务的,在进行效益考察是并不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但是在某些方便还是需要考虑到工作的社会效益。在进行内部控制时也需要控制成本,遵循成本最优的原则,花最少的钱,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内部制衡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会计审计等等都是同一人或者是同一拨人,这样根本无法发挥监督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对于相应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上需要遵循内部制衡的原则,要求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保证内部权利的平衡,对于经济活动,需要有两个相互制约的部门共同办理,双方互不隶属,这样才能形成有效地监督机制。
(三)匹配原则
内部控制人员队伍需要和事业单位的自身规模和相关现实情况相匹配, 内部监控是保证事业单位未来业务的发展,并不是对未来业务的发展形成制肘的。 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和本单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完整性和全面性原则
必须要明白,内部控制工作不仅仅是对事业单位的某个部门进行控制和把握,而是对整个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有全面的掌握,确保确保所有工作情况都在掌握之中。 对于一些重点环节,还需要重点监控。
四、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事业单位领导部门居主导地位,对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是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使单位负责人真正认识到是自己是第一责任主体,真正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度的建设。二是要提高整个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会计内控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会计内控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需要各部门的参与,与财务部门共同实施内控管理制度。努力在单位内部创造出良好的重视会计内控的氛围。
(二)加强财务部门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的编制。首先,在编制预算支出方面,单位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支出进行编制核对,并落实资金的方向及用途,对于具体的项目支出要全面和细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要沟通协调,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要相结合、与具体工作要相对应。其次,在预算执行的环节应进一步对财政预算进行控制,加强管理,防止滥用乱用资金的现象出现,要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按进度合理规范支出,控制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再者,要完整、准确、真实编制决算报表,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三)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在职的会计工作人员可谓是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其素质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劣。所以,事业单位应当针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情况,并且结合会计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使其真正的参与到相应的教育培训中来,整体强化自身素质,让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让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承担自身的职务风险,并且有效的将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做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内部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地实施,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可缺少的,针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的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问题,我们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针对自身的情况做相应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首先需要将内控制度涵盖到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和相关岗位;其次就是落实相关的监督、决策等环节;最后就是岗位的设置要合理,权责分明,保证岗位之间相互制约,责任落实到个人。
(五)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检查
首先,事业单位要认识到内部审计机构的性质与重要性,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跟踪,促进单位不断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强化单位外部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履行政府职责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经济业务活动全部或部分进行审计检查、分析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帮助事业单位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六)优化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并非具备法律的强制性与规范性,其运行及设计的有效性,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因此,事业单位应进一步优化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依据相关的内部控制规范,依法设置会计机构,合理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建立健全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等。会计内部控制需要人的维护和执行,所以还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且提高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合适的人力资源政策,严格奖惩、晋升和录用,且定期对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加强法制教育与文化建设。通过上述手段,便可以逐步形成充满正气、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和团结协作的良好内部环境。
结语
事业单位由于在国家内部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情况,导致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同时期的企业管理相比较为落后。在普遍推行企业内部控制的今天,事业单位依然存在着内控标准体系不统一、内部控制环境普遍较差等问题。所以,事业单位应当深入对会计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解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加强和完善的有效方法,使其能够更好的约束、监督及控制事业单位的发展及管理,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雷.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4:238-239.
[2]武燕. 略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 中国集体经济,2012,0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