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骨盆"一课的教学探讨

时间:2018-09-10 14:1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谢静 点击次数:

  【摘要】   “骨盆”是妇产科教学开篇第一课,是学好这门课的重要基础,产科今后要讲述的许多重点章节都要求学生必须牢靠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在此,笔者通过动手制作并充分利用教学模型的模型示教;让学生动手在自己身体上寻找骨性标志的实践教学;巧设问题的启发-提问-讨论-整和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探讨,从而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骨盆  模型  分娩  教学
   “骨盆”一课是继绪论之后妇产科教学开篇第一课,是学好这门课的重要基础,产科今后要讲述的骨盆测量、决定分娩的因素、分娩机制 、产道异常等重点章节都要求学生必须牢靠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组织好这一课的教学,能在教学伊始就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对提起学生对整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关键的作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1]。医学论文发表
  1 动手制作并充分利用教学模型,通过模型示教,让骨盆各平面直观化,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
  将模型在妇产科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利用,能缩短学生理论知识到临床感性知识的距离,使抽象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教学过程中显得有趣、生动、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这节课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教学模型让各个知识点直观化,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通过观察模型对知识点有概括性的领悟。笔者使用的教学模型除可在教具市场购买到的、常用的正常女性骨盆模型两个(完全骨性的骨盆模型称为1号模型、带盆底组织的骨盆模型称为2号模型)之外,还严格按照这两个正常女性骨盆模型同比例大小,用硬纸板裁剪自制了骨盆入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的横截面模型。
  1.1 观察1号正常女性骨盆模型
  通过观察1号模型可让学生了解到 ①骨盆的组成和骨盆各骨性标志的所在。②翻转模型让模型入口面向全体学生,指明骨盆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通道,其大小、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开门见山,搞清学习骨盆的重要性。③同时,向学生展示真假骨盆的分界线以及真假骨盆的所在。
  1.2 观察2号正常女性骨盆模型
  通过观察2号模型可让学生了解到①骨盆的韧带②模型冠状面面向学生,教师手指连接两坐骨结节,分别展示出口平面前后三角的位置,及出口平面的径线。
  1.3 正常女性骨盆模型和自制骨盆平面模型结合观察
  正常女性骨盆模型是一个立体三维的模型,学生难以在不规则的立体几何结构中想象出两个平面——入口和中骨盆平面的具体形态。单纯利用教材或多媒体课件中的平面图又难以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平面在骨盆中的具体位置,缺乏直观性。而笔者利用自制的和女性骨盆模型比例配套的骨盆入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的横截面模型,解决了这一教学上的难点。①教师先在正常女性骨盆模型上描述骨盆入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的界线,再将两个横截面模型分别沿两条界线在骨盆上做横切样动作,即得出两个平面。学生通过以上观察立刻得到直观感受,即刻了解了两个平面的所在和含义,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②此时再将两个自制平面分别给予展示,具体研究每个平面的特点,如:入口平面呈横椭圆;中骨盆平面呈纵椭圆;以及这两个平面的径线等的展示。这也比单纯观察骨盆模型或图片的效果好得多。
  2  让学生动手在自己身体上寻找骨性标志的实践教学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首先在模型上明确指出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所有的骨盆骨性标志,并说明它们是骨盆测量的重要指示点,而且其中一些很容易在人的体表触及,接着教师即可带领全体同学在自己身体上寻找。在寻找触摸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身体坐直,双手叉腰,在自己腰骶部寻找。教师在讲台上做出寻找触摸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相当于做起了课堂体操,活跃了一堂理论课的课堂气氛。
  3  巧设问题的启发-提问-讨论-整和式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在教学中,教师要巧问善诱,设疑时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要环环相扣,从而把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3]。
  在讲解骨盆各个平面的重要径线时启发-提问-讨论-整和的教学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领悟到学习医学知识不仅只是死记硬背,靠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更容易理解记忆。
  3.1 骨盆入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的重要径线
  骨盆入口平面共有四条径线,其中,前后径是最重要的,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次要径线只要求学生了解。在模型示教清楚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横椭圆形的特点,及其四条径线的位置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个平面就有四条径线要学习,大家一定觉得难以记忆,但老师只要求大家掌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请你找出哪一条最重要,并且记住它?”。课堂上学生马上各抒己见,开始讨论。接着,教师要求同意前后径、横径、斜径最重要的同学分别举手,表明自己的选择。这时教师提出不能靠猜,要求同学进一步说出“你觉得这条径线重要的理由是什么”,并且要求不同的支持者派代表单独举手回答理由。课堂氛围趋于安静,大家开始思考。接下来的个人回答是同学们自己思考的结果,有支持横径最重要,理由是它是最大径线;有支持前后径最重要,理由是它是最小径线,等等。大家回答越多样化越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越能指向正确的结论。最后由教师整和大家的讨论结果:选择哪条径线最重要,要与临床分娩过程相结合。横径是最大径线,这条径线再大,其他小径线不够大,胎儿也无法进入入口平面;只有最小径线——前后径足够大,能容胎先露通过,那么,其他径线的大小就没有问题了。所以,前后径是骨盆入口平面最重要的径线。同理,中骨盆平面前后径长而横径短,呈纵椭圆形,其中两条径线,横径是最重要径线的结论,学生也能很快地推导出来。
  3.2 骨盆出口平面的重要径线
  在讲述骨盆出口平面的重要径线时,学生会以推导入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重要径线同样的思维方式来得出结论,这时需要教师重新进行启发。首先模型示教清楚骨盆出口平面是由拥有共同底边、在不同平面的两个三角形组成,并强调坐骨结节间径是两个三角形的共同底边,而前矢状径和后矢状径则分别是前、后两个三角形的高。再提问学生:“在出口平面上有两条重要径线要求大家记忆,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两条径线应该是四条中的哪两条?” 学生会依样画葫芦地选择其中最短的两条。教师继续引导:出口平面不再像前两个平面是平面几何的概念,它由在不同平面的两个三角形组成,思考的方式也和前面有所不同,但仍需结合临床分娩过程分析。再次用模型展示出口平面的两个三角形,提示学生“分娩时胎儿要么从前三角娩出,要么从后三角娩出,大家觉得胎儿会选择从哪个三角娩出呢?”通过观察学生很多会选择后三角,理由是:后三角大且具有可伸展性。所以,后三角面积的大小决定了胎儿能否顺利通过出口平面。最后提问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即可推导出骨盆出口平面的重要径线是:坐骨结节间径和后矢状径,因为它们分别是后三角的底和高,它们决定了后三角的面积大小,也决定了胎儿能否顺利通过出口平面。
  3.3 从妇产科第一节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如前所述,骨盆平面的重要径线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它们与临床分娩过程有关。此外,在讲述骨盆的骨性标志、骨盆的形态、骨盆轴和骨盆倾斜度时,教学中也要树立临床观念,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教学中要强调:因为骨盆的大小和形态决定了胎儿能否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所以要学习骨盆的形态;骨盆的形态大小是否正常,需在产前了解清楚,了解的方法是要对骨盆进行测量,只有清楚地找准骨盆的骨性标志,才能进行骨盆测量。这些强调明确了现阶段学习理论知识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的,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另外,骨盆轴的概念、形状,骨盆倾斜度的大小一旦结合临床意义进行讲解,学生更容易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
  总之,本次课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课时目标符合,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模型示教法、动手寻找体表骨性标志的实践教学法、课堂提问的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精讲、画图等教学手段,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让这节看似枯燥的理论课充满了趣味性和思考性。尤其是将骨盆模型与自制骨盆平面模型相结合示教,将立体几何分解为平面几何,非常直观,逻辑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医学知识切忌死记硬背,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维,多动脑、多动手、多思考,学会逻辑推理,这样得出的结论便于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这第一讲就开始爱上妇产科学这门课。
  参考文献:
  [1] 伍惠玲.妇产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131—132.
    [2] 周丽杰.模型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183—184.
    [3] 黄福岚,周爱武.妇产科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实践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 75(7):115—116.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