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

时间:2013-12-09 14:2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黄丹枫 刘静静 点击次数:

     摘要:介绍了蔬菜标准园建设中,园地设施、栽培管理、采后处理、质量监控等蔬菜科学技术应用推广方面的经验,分析了目前对蔬菜标准园规模与设计、蔬菜抗风险能力的提升、蔬菜标准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等技术需求,提出了以机械化推动规模化,通过关键点管理技术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等促进蔬菜标准园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蔬菜标准园;建设;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547(2013)20-0001-04
  为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的建设目标,农业部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全国组织实施蔬菜标准园建设[1,2]。各地蔬菜园区通过不断完善生产管理水平和制度建设,实现了产业创收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实践证明,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是蔬菜标准园建设过程中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根本。
  1蔬菜标准园建设概况
  农业部创建蔬菜标准园的决策,为我国发展蔬菜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抓手。2009年起,按农业部要求,全国开始创建蔬菜标准园,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加快推动蔬菜生产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安全型转变,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示范推广,为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持[1,3]。
  蔬菜标准园创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生产企业为基本单位,要求标准园的产品质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农药使用量减少30%,促进节本增效10%以上[2,4]。历经4a的时间,在"菜篮子"工程建设2.35亿~3.00亿元/年的资助下,农业部和各省市积极建设蔬菜标准园。2009年至今,在全国蔬菜重点发展区域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创建县,已创建蔬菜标准园千余个。以上海为例,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上海市市级蔬菜标准园150家,已建设农业部蔬菜标准园14家,市级标准园93家,生产规模在13.34hm2以上。各地的蔬菜标准园建设示范和推广了大量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有效提升了"菜篮子"工程的建设水平。
  2标准园建设的推广技术
  在蔬菜标准园建设中,农业部就园地设施、栽培管理、采后处理、质量监控等蔬菜生产的全过程,提出了28项要求,集中体现了标准园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2,5,6]。
  2.1园地环境建设与保护
  农业部和各地区的蔬菜标准园建设,首先对标准园的建设规模提出了要求,设施蔬菜建设面积达到13.34hm2、露地蔬菜生产面积在66.7hm2以上,从而有效保障了技术投入的有效性和示范辐射作用[2,4]。标准园的生产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建设的行业标准,具有洁净的空气、安全的水质和符合生产要求的土壤条件。
  园地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措施是健全蔬菜质量管理制度,完善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基地产品检测和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确保生产者不购买、不使用禁限用投入品。农业部对标准园创建工作实行质量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一旦发现使用禁限用农药,或1a内出现2次产品抽检不合格,坚决取消标准园创建资格。
  2.2高效栽培技术
  标准园的建设要求树立品牌意识,集中开发培育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的产品;通过绿色、有机、GAP等产地、产品和生产过程认证,打造精品,提高产品档次;加大产品推介宣传力度,加强诚信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整合品牌,打造大品牌和优势品牌[6,7]。
  蔬菜标准园规模较大,传统的育苗技术难以满足园区实际生产的需要。推广规模化育苗技术,通过育苗过程的集中管理,不仅保证了蔬菜种苗的成活率和整齐度,也利于提高蔬菜产品质量。蔬菜规模化高效育苗操作技术设备的配置和集中育苗管理技术模式的推广,是蔬菜标准园生产过程管理的关键技术[8]。
  生态栽培技术的推广是保障蔬菜产品安全性和营养质量的关键。按照蔬菜生长的需求施用有机肥料,用地养地相结合,调节土壤的水、肥、光、热、气平衡,使蔬菜健壮生长,减少蔬菜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积极开展配方施肥,在蔬菜生产上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既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障蔬菜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运用生物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措施,加强虫情测报仪、生物制剂、杀虫灯、黄板和性诱剂等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提前测报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既保持了蔬菜产品的外观品质,也可有效削减因农药残留造成的蔬菜食用安全隐患。
  全面推广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使蔬菜标准园生产真正做到产前有标准、产中有监管、产后有销路、质量可追溯,使之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加大农资市场检查力度,防止高毒、剧毒农药流入基地,积极探索建立低毒、生物农药补贴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农药滥用现象;在蔬菜采收前加大检测力度,将基点监测、定点监测、流动监测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蔬菜农残检测网络,做到产品出入库专人负责,不合格不入库,不签字不销售。在此基础上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对上市蔬菜进行统一包装标识,包装物上注明产地、生产者等各项信息,并进行产地编码,通过编码可查询到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从生产基地到零售市场的全程可追溯。2.3采后处理技术
  蔬菜标准园的建设要求加强采后处理环节的技术设备投入,把净菜整理作为产品上市前的重要处理环节,叶菜要求采收符合商品质量标准要求的部分,根菜要求清除须根、外叶;并按照等级标准进行分等分级,确保同等级蔬菜的质量、规格一致;废弃物要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蔬菜标准园应配置专门的整理、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场地及设施,长途运输要有预冷处理设施;产品须经统一包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标识要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采收期、产品质量等级、产品执行标准编号等内容;包装材料不得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冷链系统,实行商品化处理、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确保蔬菜从生产到销售的质量安全。
  3技术瓶颈与需求分析
  历经4a的实践,全国各地积累了诸多的蔬菜标准园建设经验,对全国的"菜篮子"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但是,在蔬菜标准园规模与设计、蔬菜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及蔬菜标准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技术瓶颈与需求依然十分强烈。
  3.1蔬菜标准园规模与规划
  标准园建设时间短、任务重,园区管理者对生产、包装、销售等重要环节的整合水平亟待提高。在蔬菜标准园的生产一线,生产者多以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人为主;蔬菜标准园的生产方案设计和日常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蔬菜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改变园区生产者的年龄结构和基本素质,依托当地相关农业部门和农林院校,做好技术人员培训,将科学技术体现到日常管理中;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帮助蔬菜标准园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特点,做好规模经营的发展规划,催生出更多的先进技术,服务蔬菜生产与经营。
  3.2蔬菜标准园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蔬菜标准园销售较为普遍的方式有"田头超市"、"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以从田头到标准园门店、大型超市、居民社区的直接销售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因物流、包装、保鲜等中间环节造成的产品损耗和技术成本。在标准园与消费者的对接中,100%订单化操作很难落实到标准园生产环节中,由于气候、日常管理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造成生产的不稳定性和市场需求的均衡性时常形成冲突,以销售定生产的运作模式在部分园区难以实现,蔬菜标准园的效益往往得不到保证。蔬菜基地建设的最低保有量要求,突发性灾害的蔬菜价格保险等政策,还不能完全适应蔬菜标准园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发展需要。
  3.3蔬菜生产标准的数字化
  目前多数的蔬菜标准园种植的蔬菜种类繁多,种植区的土壤条件随着种植作物和管理条件的不同发生变化,对园区管理者按时进行不同作物的技术培训和测土配方施肥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生物农药的选择与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等,缺少数字化的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往往凭经验执行;加工、仓储、运输保鲜操作环节粗放,造成外观商品性状下降,产品的加工成本增加。因此,除了建立蔬菜田间档案之外,要实现标准园的蔬菜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应加快推进完善、权威、有标准园特色的可追溯质量体系的建立,让蔬菜产品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是标准园发展的大趋势;消费者通过二维码,不仅需要获得从种子到采收的信息,更希望通过对标准园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获得蔬菜产品的营养状况、农药残留量、清洗建议、食用指导等信息。在销售环节,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是未来蔬菜销售的大趋势。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呼叫中心、客服中心的架构和电子账单等后续服务的建设,需要引入更多的农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实现投入、产出的平衡是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的难点。
  4标准园建设的技术突破
  针对蔬菜标准园建设的发展需求和技术瓶颈分析,笔者认为,以机械化推动规模化,通过关键点管理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促进蔬菜标准园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
  4.1机械化推动规模化
  蔬菜标准园的建设,依赖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年轻化。蔬菜标准园的建设规模,取决于生产和经营方式,取决于在满足最低保有量前提下的科学预测。不同的经营模式,应该有不同的规模和布局;而实现科学的生产规划,首先要有知识型的管理者去经营。解决劳动力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则要把生产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蔬菜标准园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是通过机械化,推动规模化。较小规模的蔬菜标准园建设,应该走"一园一品"道路,把一种或者一类蔬菜种好做精,在关键生产环节上配置专用的园艺机械,例如耕作平整、播种定植、覆膜灌溉、采收包装等;66.7hm2以上的蔬菜园艺场,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机械装备、人工辅助劳作,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种菜者的劳动环境,让优秀的技术人员投身于高效率的机械化蔬菜生产作业中,提高综合效益。
  4.2关键点管理保障质量安全
  随着标准园技术操作规程的进一步完善,在生产计划、栽培管理、加工包装、物流设计、产品服务等关键环节上,把投入品管理、肥水运筹、植物保护、分级包装、采后保鲜等技术量化和数字化,使蔬菜标准生产体系常态化,管理规范化。通过全供应链各节点的科学管控,严格执行精准化的农业操作规范,实现蔬菜生产计划的科学决策,蔬菜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通过过程控制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3信息化支撑蔬菜产业发展
  蔬菜标准园建设,为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蔬菜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与商机。目前已经建成的蔬菜标准园,已经建立了蔬菜产地、生产商、供应商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具备了蔬菜生产的追溯功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灌溉水质、土壤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反馈,为蔬菜质量安全提供基础保障;作物生育期信息的采集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反馈等,为肥水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市场信息的实时传递和中长期预测、病虫害远程诊断等,增强了生产计划和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可视化的传媒技术,使专家知识得到迅速传递和普及,使对生产者的技术培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蔬菜采后处理环节的质量监控、物流过程的信息追踪等,不仅使蔬菜的质量安全得到全程监控,而且把生产者、供应商和消费者直接连接起来。农业信息化是蔬菜标准园建设需要着力投入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农办农[2009]121号,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09-10-19)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z/200910/t20091020_1367737.htm.
  [2]农业部办公厅.农办农[2010]61号,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关于印发农业部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规范的通知[EB/OL].(2010-05-10)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1007/t20100716_1601154.htm.
  [3]王树进.蔬菜标准园服务区的项目设置与经营探讨[J].长江蔬菜,2013(5):1-3.
  [4]王华,朱爱云,何文娟,等.蔬菜标准园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109-110.
  [5]任厚斌,林文忠,姜公武,等.蔬菜标准园创建要点[J].新农业,2011(8):28.
  [6]张瑛,王娟娟.蔬菜标准园创建及关键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2,28(5):26-28.
  [7]戚业伟,魏代国.创新基地品牌建设模式,提高蔬菜科技示范园水平[J].中国果菜,2010(12):52-53.
  [8]秦贵,王秀,沈瀚,等.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二十一:用于设施蔬菜标准园播前处理的相关技术及设备[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0(12):40-41.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