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15 09:3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姚蕾 点击次数:
【摘要】着重研究了以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实体班级为例的实体班级管理和虚拟班级管理,并在此基础上统过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从传统的班级实体化管理向虚拟化管理的过渡过程,以及如何应用虚拟班级和实体班交互的管理概念和方法,来解决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现实存在的动态化管理问题。
【关键词】虚拟班级;动态化管理;交互管理模式
1设立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虚拟班的背景和意义
我学院从2011年5月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学生的选拔工作以来,至今已有3届学生通过择优选拔进入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班。通过对制药工程卓越班的日常教务教学“动态化管理”的实践,虽然已取得良好成效,但仍有诸多不足。于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建立虚拟班级的设想,并加以具体实现。所谓虚拟班级是建立在学院原有专业实体班级基础上,在不打乱原有专业实体班级的情况下,将入选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进行虚拟编班管理。这些学生既属于原实体班级又属于新增的虚拟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虚拟班的的设立,对研究在现有实体班级体制中如何进行虚拟化的班级动态化管理,以及探索如何实现专业班级虚实并存的动态管理模式有深远意义。
2制药工程卓越卓工程师虚拟班设立后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问题
1)学生经过选拔后,进入卓越工程师试点班,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因为选拔的学生都是品学兼优、在原班级能够起到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中引领其他同学的作用的优秀学生,他们其中大部分都是原班级的中流砥柱,因而快速的将他们从原班级分离,转向新的卓越工程师实体班,容易让原班级其他学生有失落感,从而暴露出在思想上、学习上诸多不足的问题。因而,学院教务管理部门为了让普通班和卓越班学生更好的发展空间,决定设立一个为期一至两年过渡期的虚实并存班级,即无论是卓越班学生还是普通班学生仍然共同在一个实体班级内由原班导师进行管理,同时设立虚拟的制药工程卓越班,由指定的专业班导师全面负责卓越班学生校企联合培养方面的工作的常规管理。
2)虚拟班设立后,可以让卓越班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充分适应选择,在虚拟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个良好的思考过程,到底是否适合今后卓越班的学习。通过学院和企业联合设立的企业讲座课程,让学生走进的企业文化的培养模式,了解企业,和企业专家面对面交流。通过企业专家讲座的熏陶,使得卓越班的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个逐渐进入未来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角色缓冲的适应期。从二年级或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入选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虚实合班期结束,经过再一次流进流出的筛选,最后进入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将与虚拟班完全脱离,进入一个独立的实体班学习和生活。
3)入选学生由虚拟班转为实体班后,按系统的按照卓越工程师班的培养方案学习卓越工程师班的所有课程,按照卓越班的培养模式开启全方位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此期间,学生处了学习本专业制药工程的全部专业课程外,将完全按照企业需求人才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打造和培养能适应企业要求的技术型人才。
4)在学生完成从虚拟班转入实体班的过程后,无论是对于普通班学生还是卓越班学生来讲,都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对卓越班的学生来讲,在这个虚实并存的班级管理中同样面临着动态的流进流出的管理过程,在学习中他们仍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虚实混班学生在同一个实体班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对建立和维护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制药工程卓越班虚拟班的设立对其动态化教学管理的影响
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相区别,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在一、二年级的成长阶段设立虚拟班级后,在管理方面有很多灵活之处。同为制药工程专业的班级实体分属于两个培养目标完全不同的班级,并共同存在于一个实体班。同样的虚实合班情况,目前学院有三个班级在同时试点并存。普通班级和卓越班级的学生按照各自的培养计划进行选课学习,不同培养目标使得同一实体班级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内容和修读计划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即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来完成各自培养目标的,可以说学生虽然身处班级相同,但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就不同。专业有差异的学生在一个虚拟和实体混合的班级里共同学习,有利于学生间相互交叉的学科交流。从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实现了班级实体化管理和虚拟化管理的交互过程,提高了实际管理要求,更加有利于动态化的教务教学管理。
4结论
虚拟班级与实体班级并存的班级管理理念,在班级虚拟化和实体化交互管理的过程中完善并丰富了常规教务教学管理的经验,树立先进科学的教务教学管理理念,更有利于将动态的教务教学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工作,在实际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姚蕾.提升本科教务管理质量新模式、新内涵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2]姚蕾.两校区或多校区教务教学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8).
[3]姚蕾.制药工程卓越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3(11)(下).
[4]陆林,王洪涛,索文斌,倪蛟.“虚拟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8(4).
[5]李茂林.虚拟学习班级生态管理策略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6]王水兴.班级虚拟社区高效学分制班级管理新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09(5).
[7]孙明.为“无班级管理模式”探索创造条件[J].山东教育,2014(12).
[8]汤松,赵东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3).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