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18 09:1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到国际企业小到个体私企,日常的工作处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不管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也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探索,寻找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新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高职;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各专业的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也是学生们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课程,毕竟现在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来完成的,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笔者深有感触的是,随着这些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偏远地区),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对以往大打折扣。这就对课程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笔者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多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1教学内容重组
1.1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更要突出实用性。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团队应根据自己院校学生的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开发符合高职院校实情的应用型教材和实训指导书,这也是更有效组织下一步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在开发配套教材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把教学内容梳理和熟悉一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从容地完成教学任务。
1.2教学内容融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是检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完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题库很全面地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并且题库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将等级考试的要求和题库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过级的问题,又可以满足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的要求,可谓“一箭双雕”。当然,教学内容融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这一点,也是团队开发教材和指导书的时候,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2教学方法改进
这些年,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单招模式的启动,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老师们纷纷感慨学生难管、难教,这一点笔者是深有感触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讲,这些给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难题,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兼顾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意思薄弱、容易走神的实情,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种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2.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这里所说的“教学做一体化”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场地;二是引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场地要求在具备基本教学用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环境的情况下,配备相应的网络教学软件和实践应用所需的各种软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对侧重的是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建立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场地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教师演示、学生学,学生操作、教师辅导,这些都可以在一个教学做一体的实训环境中轻松实现,实践证明这种“即学即做即消化”的模式能大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2.2实施分层分组教学
分层分组教学即“以科学分层为基础的异质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每一个学习小组中包括各个层次的学生,借助小组间互帮互助的力量,发挥优等生帮助差生的“生生合作”优势,将教师辅导差生的负荷进行分解,既能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快速提升成绩,也能使学得好地学生在辅助他人的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地消化。这种模式还能无形中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分层分组教学要达到最佳的效果,需要任课老师在分组前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分组的科学性、合理性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实施的效果。
2.3将游戏带入内容比较枯燥的教学部分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长期以来学生公认比较枯燥的,比如:进制转换、打字练习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进制转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于打字练习拿不出提升的劲头。
为了解决这一困局,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尝试在实施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引入了一些课堂游戏,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这里所说的课堂游戏主要包括趣味性强的打字游戏软件、课堂上组织的小组之间的打字竞赛及进制转换比赛等。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情绪激昂、非常投入,不但在学习中收获了欢笑和友谊,更是超预期地提升了进制转换和打字水平,这种教学模式深得学生的喜爱。
2.4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多上机练习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围绕这一个中心点而展开。在学生掌握一定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一定要多安排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训,教师在一旁组织和辅导,这不但能让学生有机会弥补自己不足的部分,还能趁机巩固之前学习的新知识,加深印象,将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刻入脑海。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领域,这条法则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它是学生提升动手能力的终极利器。
建议在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将集中实训的计划写入其中,保障上机实训的顺利开展,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课余时间(比如晚自习和周末)开放实训场所,让学生自由练习。事实证明,这些实训时间的保障,很好地帮助学生系统地提升了自己的计算机基础技能。
3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应用领域广泛。针对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地探索,找出能应对实际教学问题的新方法,这不单纯是去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的教学问题,更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祝水根.职业学校分层教学综合探讨[J].职教论坛,2005(26):7一8.
[2]吴亚林.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8):185.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