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探异常解释推断与验证探讨(2)
时间:2013-09-12 11:5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红武 点击次数:
2.2提供验证的物探异常要结合地质(成矿地质环境)、物探异常等的特征、套合情况,作认真分析研究,判断异常和矿体、矿化体的因果关系,空间关系后进行布置
2.3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头一、两个孔不见矿或见矿不好是经常遇到的
但在这过程中,要始终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在验证工程中要布置物探测井工作,对异常进行深入细致的解释,完善前期物探推断解释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验证结果,该否定的一定要否定,该肯定的一定要肯定,因为引起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4重视验证后的再解释和孔中物工作以及与化探工作的有机结合
既然地下有矿而第一孔(或第一批孔)不见矿的原因如此之多,那么若一(或几)钻下去不见矿,也不见可引起异常的地质体就停止工作是没有道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应投入井中物探、化探工作,寻找井旁、井底盲矿。在无法投入井中物探、化探工作时,也应依据验证孔取得的地质、物性资料作为控制条件,由物探、化探人员和地质人员共同进行验证后的再解释工作。并依据再解释结果提出继续验证或停止验证的建议。地质与物探、化探人员结合不够,共同的、反复的研究不够,这也是有些矿区几上几下,拖长见矿周期的重要和常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室内评价、排序、筛选异常是必要的,但可靠性一般不高。要想尽快在众多异常中筛选出矿致异常,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现场查证异常。最好是100%查证。因为经常发生室内排序靠前的异常找不到矿。而排序靠后的异常却找到了矿,甚至是大矿。
异常查证的实践证明,有时一次查证就找到了矿,但多数情况下往往经过多次查证,甚至几上几下才找到了矿。我们寻找的矿床,可能出露于地表,更可能隐伏于地下,出露于地表的,少数主体已显露,而更多的是只露倪端,有的肉眼可能识别,有的肉眼难以辨认;矿床所对应的异常,有强有弱,有大有小;我们拥有的资料,有详有略,有全,也可能不全;找矿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有高低之分,工作经验有丰富与贫乏之别。因此一次查证见矿与多次查证见矿大多属正常现象,当然也有因工作失误而导致几上几下的。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只要工作者坚持查证到底,直到查明了异常源的主体和其主要矿化属性,查证的效果就是好的。在未查明异常源的主体和主要矿化特点前就中断工作,必然拖延找矿的周期。
我们许多矿床的发现过程长达几十年,主要就是缺乏查证、验证异常的必要手段和科学、合理的方法。
总之,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在物探异常的解释推断及物探异常的验证中,一定要谦虚谨慎,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不断研究总结,切不可盲目下结论,以免带来不必要麻烦或贻误找矿时机。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