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浅拱底梁支架底鼓控制技术研究

时间:2015-10-22 11:4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建庄\杨忠东2,刘树 点击次数:

  【摘要】克服现有深拱底梁闭式支架的不足,设计试制了具有较高水平抗力的浅拱底梁,摸索了其棚腿搭接方法。利用ANSYS12.1模拟对比了浅拱底梁与深拱底梁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均布载荷下浅拱底梁极值应力受矢高影响更为敏感,弯曲应力所占比重较小,空间稳定性更强;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底梁弯曲受力为主要承载模式,弯矩与应力随着矢高的加大线性增加,前者抵抗水平变形能力远优于后者,更适合对于剪切滑移型底鼓的控制。开滦林南仓矿软岩巷道的工程应用,证实了受力分析的正确性,体现了浅拱底梁在治理剪切滑移型底鼓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浅拱底梁;软岩巷道;剪切滑移型底鼓;数值模拟
  软岩巷道的底鼓变形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与护设计与工程实践,相关科研院所与生产单位开展建设的重大技术难题[1-3]。针对底鼓的变形机理、支了许多有益研究与实践[4-10],形成了锚注、反拱底梁、混凝土浇筑等多种控制方法,在特定工程条件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遇水泥化不可注的软岩、碎裂难锚的修复巷道中,底板锚注往往效果不佳;混凝土浇筑因造价昂贵、工艺复杂限制了其大范围应用。架设底梁形成闭式支架,辅以壁后充填、锚注而形成联合支护,在开挖空间周边可形成一个桶形闭环承载结构,控制底鼓的同时利于帮顶的稳定,是控制底鼓的较佳途径。闭式支架以多节马蹄形和圆形居多(图1),结构上为深拱异型支架,因用量少常需定制加工,在条件多变的复杂地段其应用的灵活性不足。本文基于现有开式支架提出了一种浅拱底梁,与棚腿以焊接卡缆进行连接,可灵活选择底梁的架设与否,特别适合仅需少量清挖底鼓的软碎围岩修复巷道。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表明,较之深拱结构,该类支架更适合对剪切滑移型底鼓的控制。
  1浅拱底梁支架的设计与特点
  在底板开挖反拱来优化断面,实现了围岩结构的整体承载,架设底梁形成封闭支架,既限制了帮角和底板的位移,又利于帮顶承载点的稳定,这种全断面支护的技术原理,是底鼓控制的重要技术方向。考虑棚式支架的结构特点,底拱的矢跨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控底能力,该值越大对垂直力限制越大,而水平挤压力限制越小,反之垂直控制力得到强化,水平控制力得到削弱。
  常规底拱梁的矢高一般大于800mm,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底梁以冲压的小曲率弧形曲线(尺=400?600mm)与棚腿搭接,或在棚脚加焊一搭接段,加工安装较为困难;2)卧底工作量大,以14m2的断面为例,矢高为800,1000和1200mm时,卧底断面开挖率将达20.6°%,24.3°%和28.6°%(图2a~c);3)搭接使得棚腿无法穿柱鞋,棚脚约束被弱化,不利于支架的整体稳定和能力提升,需初掘安装而不适合修复巷道安装;4)对于剪切滑移型底鼓,支护的薄弱部位在2个棚脚,其耦合支护策略应为强化横向内收位移控制并对垂向力有一定限制,大矢高不利于对水平位移的控制。
  为此,开发设计了矢高低于800mm的两节搭接式反拱底梁,称为浅拱底梁。该类支架以常用14?16m2的三弧拱形棚式支架为原型,不进行几何调整,可灵活选配底梁的实施与否。结构上取消了搭接处的过渡曲线段,变棚脚搭接为棚腿搭接,搭接长度800mm,圆弧半径6225mm,矢高可分别取为400,500,600mm。通过试制摸索和改进,在梁端焊接卡缆下槽型板,以上槽型板为抱箍与棚腿紧密搭接。为实现底梁的标准化生产,开发了简易焊接台(图3),底梁安装质量得到了保障。
  浅拱底梁的主要特点为:1)采用单一圆弧结?
  构,开一个胎膜单次压制即可成型,设备简单,加工与修复容易;2)与棚腿的搭接采用焊接卡缆来实现,当底鼓量较大时可上向滑动,具备底板让压功能;3)基本支架结构不经变动,可穿柱鞋,其整体受力得到全面强化,修复安装时可不拆卸基本支
  架;4)力学设计以控制水平挤压力为主,限制上向底鼓力为辅,具有双向控压功能;5)卧底开挖及回填量小,仅占巷道净断面的8.6%,10.8%和13.0%(图2d~f)。
  2底拱梁的承载计算
  金属支架承载能力的理论计算,主要有强度校核法和稳定性分析法2类。侯朝炯、尤春安、荆升国等[11-14]依据强度校核法分别给出了各类支架的承载能力,其基本过程为:1)对结构进行抽象和简化,将支架视为平面内的线梁,绘制受力简图;2)通过现场实测或理论分析,按照集中型、均布型、顶压型、肩压型、侧压型几类加载模式,确定其载荷分布;3)进行棚脚约束状态选择与自由度分析,求取支反力和各段内力;4)叠加梁的弯曲应力和轴向正应力,进行屈服强度校核。该法的关键是由数学极值法找出结构的最大弯矩点和极值,按照式(1)进行强度校核,进而评判支架的承载能力。因浅拱底梁曲率半径与型钢截面高度之比大于5,属于小曲率梁杆,式(1)中第一项弯曲应力的计算按直梁计算误差在7%之内,能够达到工程精度要求;而深拱底梁在过渡曲线处曲率半径较小,为局部大曲率梁,需按曲梁公式进行计算。直梁、小曲率梁大曲率梁
  式中:Mmax为极值弯矩;%为型钢抗弯截面系数;W为钢梁轴力;^为型钢截面积;为与中性轴的最远距离;s为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为距中性轴最远点与曲率中心距离;[〇]为屈服强度。
  支架结构性失稳是随地压加大、断面加大、非
  均匀受力而出现的工程破坏现象,稳定性研究虽晚于强度校核法,但对于支架承载能力的评估尤为重要,往往是支架综合能力的决定因素。圆弧拱在均布载荷下,发生面内分支点失稳的临界载荷集度可按式(2)进行计算。该条件下,各点弯矩值为零,轴力为应该指出,承载能力与约束条件、加载方式密切相关,任一条件的变动将会带来弯矩、轴力、剪力沿梁长分布的不同,进而导致变形机理、破坏模式的巨大差异。复杂条件下多弧结构内力分布、稳定性计算,类似式(2)的理论计算法存在很大障碍,有限元法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式中:为极限均布载荷集度;?为梁的弹性模量;/为梁的惯性矩;A为拱半径;0为圆心角的一半;々为临界载荷系数。
  采用ANSYS12.1对图2中支架以梁单元BEAM189建模,自定义截面为29U型钢,表1和
  表2列出了固定约束、绞约束、梁端滑动约束中,单位均布载荷和集中载荷下,底梁轴力、弯矩和VonMises应力的极值与位置,给出了面内失稳和空间失稳的一阶屈曲特征值。其中极值体现了单位力作用下的内力大小,部位表征了结构薄弱点位置,VonMises应力则反映了弯曲应力及轴压应力的综合构成。?
  规格(跨中)限位(FX)、(梁端)滑动约束(FYZRFXY)
    U    Mmax/(N-m)    正应力
°"max/MPa    一阶屈曲特征值 (面内/面外)
SR400    999.9(跨中)    399.7(跨中)    4.26(跨中)    594.0/594.0
SR500    999.9(跨中)    499.8(跨中)    5.38(跨中)    591.5/591.5
SR600    999.9(跨中)    599.8(跨中)    6.51(跨中)    588.6/588.6
DR800    999.9(跨中)    798.7(跨中)    8.76(跨中)    463.4/461.8
DR1000    999.9(跨中)    991.3(跨中)    10.9(跨中)    516.1/513.7
DR1200    999.8(跨中)    1 198.4(跨中)    13.3(跨中)    523.0/519.7
  表2集中水平载荷下底梁内力极值及特征值Table2Maxinternalforcesvalueandeigenvalueoffloorbeamunderhorizontalconcentratedload
  水平集中载荷1kN均布载荷1kN/m、固定约束下,正应力极值点位于梁端,浅拱极值应力有41%~51%来源于弯曲,深拱有74%~83°%来源于弯曲,随着矢高加大该比重有所下降。浅拱矢高200mm加大会引起应力39°%的降低,深拱矢高引起应力28°%的降低。均布载荷绞约束下,浅拱正应力极值点位于跨中,极值应力中16%~23%来源于弯曲,深拱正应力极值点位于过渡点,有79°%?87°%来源于弯曲,随着矢高加大该比重有所下降。浅拱矢高200mm加大引起应力36%的下降,深拱引起应力27%的下降。可见,均布载荷下,浅拱结构最大承载部位因约束方式不同而分别位于梁端或跨中,深拱则为梁端或过渡点;较之深拱,浅拱底梁应力受矢高变化影响更为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