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63年法国工程师亨利·维达尔(HenriVidal)首先发现了加筋土模型,并因此提出了土的加筋方法与设计理论。1965年法国在普拉聂尔斯(Prageres)成功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公路加筋土挡墙,随后加筋土技术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于1980年在山西修建了第一座公路加筋挡土墙,与此同时,开展了加筋土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工程技术规范。同时,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研制了很多符合我国国情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在加筋土挡土墙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对加筋土本质的理论研究相对浅显。研究的主要难点在于:
(l)工作性状复杂。加筋土挡墙不仅要考虑填料与筋材的各自受力、变形性状及相互作用,还要考虑筋材与面板、填料与面板之间的作用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任一部分工作性状发生变化都会引起整体性状的变化。
(2)土压力理论不成熟。挡土墙背的土压力分布规律是一个经典的土力学难题,加之加筋土挡墙的自身性状复杂,土压力理论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3)理论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相对粗浅,实验资料也不多。[1]
1.加筋土挡土墙的基本原理
加筋土挡墙一般由面板、加筋材料和土体填料等主要部分组成。结构内部存在着墙面上压力、拉筋拉力及填料与拉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这个复合结构的内部稳定。同时,其要能抵抗筋尾部后面填土所产生的侧向土压力,从而使整个复合结构外部稳定。这些基本原理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2]:
(1)摩擦加筋理论
由填土自重和外力产生的侧压力作用于面板,通过面板上的筋带连接件将侧压和传给筋带。筋带材料被土压住,筋带与土之间产生的摩阻力阻止筋带被拔出。因而,只要拉筋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并与土体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加筋的土体就可保持稳定。
(2)准粘聚力原理
加筋土结构可以看作是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的拉筋,其弹性模量远大于填土。在这种情况下,拉筋与填土的共同作用,使得加筋土的强度明显提高。可以从三轴试验中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