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农户收益权跨期配置的融资效应探析(3)

时间:2015-10-30 11:2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晓冬U,张艺泷1 点击次数:


  三权抵押信贷业务的大面积铺开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户而言是双蠃的,农户获得了生产急需的资 金,农商行则赚取了贷款利息。这样1个制度安排是1个帕累托改进过程,没有1方的利益因另1方状况 的改善而受损。如果我们检视过去的_些普遍共识的观点会发现,农民的信用意识淡薄,发放贷款会有很 大的违约风险。这样1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农民缺乏工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当生产年景不好时,会导 致大面积的赖账和坏账。而事实上,经过某些地方的金融实践,植根于乡土社会的农民的信用水平大大好 于工商社会市民的信用水平。孟加拉国小额贷款之父尤努斯的乡村金融实践证明农户的贷款违约率非常 之低。尤努斯认为农民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没有给予他们1个机会,农民因为缺乏普遍的资产抵押品而 丧失了获得贷款的机会是不公平的。因此给予农民融资贷款的权利就像是赋予他们1种基本的人权_样 重要。
  对于中国农民贷款需求更不能以上述理由作为借口而将农民拒之门外。传统的乡土中国是基于血 缘、亲缘、地缘的关系构建起来的。按照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 围划出1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 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1圈圈 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又从属于以优于 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因此,在同1个乡村的熟人社会中,1家农户的信誉状况是被这个地方的乡亲所 熟识的,并且因为土地的不可流动性,世代生存于此的农民对自己的信誉是非常重视的。为了保护自己的 信誉或名声,他们在获得贷款后往往不会选择赖账。基于上述认识,给予农户贷款的商业性金融的制度安排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因为农村商业银行或者是1些民间小额贷款公司从中是有利可图的。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 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建立政府扶持、 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上述政策为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指明 了方向。中央政府多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 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地方政府也有着很强的激励来做好农村工作。因为全面搞活农村经济,以工 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二选择,也是地方政府贯彻中央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快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三权抵押贷款模式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机制假设农业生产函数Y =F(R, L, K), R、L、K分别代表土地、劳动和资本。若要提高农业产出Y,有两 个着力点,_是要提高三大要素的投入,二是要提高单位产出的要素报酬率。土地作为农业最重要的生产 要素,在耕地面积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平整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增加单位产出。任何_ 种生产要素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我们从空间和时间维度来分析生产要素的流动如何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先从空间维度上来看,土地在不同地域、不同功能区的置换流转,在农户之间的流转,在农户 和公司之间的流转必然会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土地流转是通过空间上的运作,异地占补平衡的方式实 现城乡统筹发展,或者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更具企业家精神的个人或组织中,通过三大要素的整合获得更 大的产出。再从时间维度来看,信用制度或金融的本质是货币资源的跨期配置,这是源于金融机构和贷款 需求方的时间偏好不_致。_方面贷款需求源于农户生产或生活需求,往往比较迫切和应时。因此对农 户而言,可以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基于时间偏好的贴现率较高。而作为金融机构而言,对其负债业务,也 就是储户的存款而付出的利息是稳定的、资金成本稍低_些的现金流。因为储户存款所要求的回报率只 需要稳定增值,其基于时间的偏好远不如贷款来得急迫和没有耐心,这可以保障金融机构利差的获取。另 _方面金融机构考虑的是贷款归还的安全性。如果贷款的用途是生产性的且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具有 可预期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即使出现意外情况产生坏账,金融机构依然握有处置不良资产的主动权。
  这里面需要强调几个关键环节。一个是这种稳定的可预期未来现金流从何而来,能不能扩大未来现 金流的获取范围。除了传统的基于政府补贴、基于农户间相互担保的信用价值外,在现有土地政策框架 下,农户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地的经营权,四荒地的开发经营权 等上述权利所衍生的收益权通过当期和未来期的跨期安排就可以获得农户和金融机构财务上双蠃的效 果。另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是上述收益权所附着的原生权利是否得到中央政府长期确认的可信 承诺。如果能够通过立法环节得到永久确认,则在实施环节农户和金融机构因权利确认可能存在的潜在 瑕疵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将大为减少,上述制度安排的政策效果就会凸显。反之,若政策出现反复,或者 没有立法层面的权威维护,这种基于农户收益权跨期配置的融资效应就会大打折扣。第三个关键问题是 上述政策实施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各方当事人利益博弈是否有稳定的均衡解。如果中央政府追求公平正义 的普惠制金融的政策取向不变,地方政府对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实施努力不 变,商业性金融机构深耕农村金融的举措落实,普通农户金融意识的觉醒和金融文化的培育逐步加深,那 么这项制度安排无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基于收益权的跨期配置而获得的融资效应是_个帕累托改进的制度安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的诸多 风险点仍值得充分重视。首先,上述收益权不能有效确权,必然影响信贷机构抵押权利的行使。其次,如 果上述收益权流转所依托的农村资产市场没有建立起来,相关权属转让的交易成本高企,将大为降低信贷 模式创新的制度收益。最后,如果农户收益权的确认、流转及抵押仅是政府一时的权宜性政策,而没有形 成一种长效的制度安排。那么农户和商业银行对政策的预期存在不确定性,这种基于收益权的信贷模式 的制度收益就会大打折扣,而且政策效果也仅是短期的。
  三权抵押贷款的商业性金融实践对于切实增加农民自主创业的资金供给、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 体化进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践中仍应注意一些技术环节的细节问题,防范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因素。首先是在操作过程中,要依据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 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家庭承包权、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基础上,以借贷双方自愿平等协商为前 提,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三权抵押贷款。前期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实,最为重要的是对 农户的培训宣传、三权的确权工作以及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对农户的培训宣传不可或缺,主 要是为了唤起沉睡已久的信贷需求。由于历史、观念等多种原因,普惠制金融的阳光从未如此温暖地照耀 在农民身上。另外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林权的确权工作更为重要,因为 只有确立了权利边界,当权属发生变更、冲突时才有法可循。最后,建立统_的综合服务的产权交易平台 对于降低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至关重要。
  五、结 论
  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金融压抑问题,金融供给严重不足、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效的农户融资 合约设计是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农户拥有的抵押品价值、农村可用的金融中介资本(金融机构 和网点)以及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融资结构。三权抵押贷款是基于农户未来收益权的 现金流支持的信贷模式创新,通过农户未来收益权的跨期配置所带来的融资效应达到了农户和贷款机构 的双蠃。本文分析了这样_种信贷创新的制度安排的制度收益和潜在风险,结合实际运行中的政策效果, 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给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三权抵押贷款的农贷模式创新是基于国家对农户基本财产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并对附着于农户基本 财产权利的派生收益权实现跨期配置的金融深化过程。本质上国家为商业银行或农贷机构的贷款提供了 隐性担保。因此,将国家赋予农民基本财产权利制度化、常态化是三权抵押农贷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宗智.华北的小衣经济与社会变迁M .北京:中华书局,2000.
  [2] 张杰.中国衣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陈建新.三种衣户信贷技术的绩效比较研究J .金融研究,2008, (6).
  [4] 胡士华,李伟毅.信息结构、贷款技术与衣户融资结构J].管理世界,2011, (7).
  [5] Hoff, K. , Stiglitz J. E. A Theory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Rural Credit Markets t Puzzles and Policy Perspectives 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3,4:235 -250.
  [6] 洪正,等.道德风险、监督结构与农村融资机制设计J].金融研究,2010, ,6).
  [7]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006.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