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者重视学术制度与政策的影响。一些研究者对学术评价中的不合理因素,例如高校制定的研究生学位硬性量化指标进行了抨击,认为这是各种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一个重要诱因。有研究者提出,治理学术道德失范要靠制度创新设计,坚持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促进公共利益的“私利公益”原则、通过良好德行获得利益的“德行有用”原则和赏罚恰当的“公正性原则”。还有研究者进一步提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措施,包括加强学术制度建设、搭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网络平台、设立专门机构处置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等。国内学者关注学术制度与政策对学术道德的影响,反映出实践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关于学术道德教育本身如何进行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二是学术制度与政策尚不完善。目前,这种关于学术制度的探讨尚停留在表面,究竟应该怎样结合实际设计制度,从制度与管理层面减少各种学术欺骗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这方面的深入探讨尚欠缺。
一些国内研究者关注世界著名大学在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研究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例如,关于美国大学在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研究指出,教育手段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学生、避免单调的知识灌输,注意善于合理运用惩罚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防止不端学术行为的途径包括道德教育与制度约束的紧密结合、完善学术诚信的相关制度,提高学术诚信教育活动的学生参与度,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以及教师的示范作用,使用新技术等。这些研究为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提供有益的思路。
国外的学者则关注学术价值观念的教育,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改进措施。Wilson指出,要想学生停止考试作弊和剽窃论文,应当改变没有明确的学术诚实定义、也没有着手去做的状况;不能仅仅靠列出被禁止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欺骗行为,应该告诉他们什么是学术诚实,解释其为什么重要。设在美国杜克大学的学术诚信中心提出,应当致力于提倡学术诚实,将诚实、信任、公平、尊重和责任作为其基本价值观,以确定的价值观和提倡的行为正面引导学生。Hardy等人提出,处理学术不诚实问题的最好方式是从开始就阻止它的发生。鉴于许多有剽窃行为的学生在被发现时声称不知道这样做是错的,教师可以于学期初提出课程中的学术规范要求,明确什么是剽窃和作弊,尤其是提供关于什么是剽窃的书面定义。Vowell等人通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分析,建议在实践中应将学术不端行为明确地界定为欺诈行为,在宣传方面花大力气,采取针对新生的教育指导、强调作弊的性质与后果等措施,通过多渠道、长期的师生共同努力来消除学术不诚实行为。Scanla等人提出,只有通过提升机构学术诚实文化的全面战略,才能达到更进一步减少学生的欺骗和剽窃行为的目标。也有研究表明,大学执行荣誉守则可以控制学术欺骗行为。国外学者关于减少学术欺骗行为的探讨多结合调查数据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论证了学术基本价值观对学生的重要性,对实践有直接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