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不重视的同时,毕业论文的指导机制也出现落后局面,导致学生的论文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那么,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机制落后的表现是什么?
1.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时间安排不妥当,往往与找工作、备考研究生的时间相冲突。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机制落后,毕业论文写作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者第八学期开始的两个月,这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阶段,也是备考研究生的关键阶段。在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工作尚无着落的学生很难安心完成毕业论文。同时这种安排在时间上也比较紧迫,让学生难以沉下心来对论文选题、实验和写作进行深入的探讨。
2.遴选指导教师的机制不科学、不合理。很多院校在第七学期末,由班主任或辅导员给学生下发毕业论文题目库,不同专业题目后而附上相应的指导教师名单,由学生自己选择题目、专业方向以及指导教师,当出现一个或一类题目过于集中,或者指导教师过于集中时,班主任或辅导员予以协调。这种做法带来的直接弊端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不了解,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学术兴趣以及知识储备状况,学生也难以充分了解教师的学术专长与学术研究方法,这种遴选教师机制,不仅导致指导、沟通过程不顺畅,难以形成好的指导效果,而且,这种“一刀切”式的作法忽视了本科专业之间的特殊性,最终导致“通过毕业论文写作提升学术训练能力、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的初衷难以实现。
3.论文题目库不合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机制落后,目前,大多高校往往由教师提供题目,然后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整理,汇集成毕业论文题目库。这些题目的拟定或者因更新不及时而导致题目陈旧,不能做到关注法学领域的前沿问题,或者过于宏大非本科学生所能驾驭。确定指导教师之后再更换题目,却往往面临程序上的限制。
确定指导教师的时间比较晚,再加上确定题目的被动性,以及指导老师数量有限,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很多高校“程式化”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教师与学生都难以充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