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18 14:0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牛龙珍 邹倩 点击次数:
21世纪是城市的时代,也是城市竞争的时代。城市地标是城市的一个直观标识,代表着城市的形象,承载着城市的文化与精神,这也是各城市热衷打造“地标”、评选“地标”的原因所在。
在建筑学界,“建筑即媒介”的说法早已出现。2008年,世界建筑师大会更是将主题定位“传播建筑”。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传播、建筑与传播之间的关系日渐凸显,城市传播、建筑传播成为建筑学界、新闻传播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城市地标性建筑为研究对象,对以城市地标为代表的城市建筑的媒介特性进行深入分析,为各地城市地标建设、城市形象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与经验支持。
一、城市地标性建筑概述
“地标”(landmark),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没有相应的词条介绍,是建筑学界的一个常用术语。目前,学术界对于城市地标的认识呈分散状态,城市地标尚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蓝力民认为,“城市地标性建筑是指承载城市特征的建筑,就是作为城市象征和城市代号的建筑,它虽然也是地标物,但它的本质已经是“代表”和“象征”了。[1]”
城市地标性建筑的象征性与符号性使得从新闻传播学视角研究城市地标性建筑的媒介特性成为可能。
二、作为媒介的建筑
媒介是传播学的重要核心概念。在英语中,“媒介”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在传统的传播学观念中,传播媒介被局限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中,对于实体的传播媒介的关注相对缺乏,这一状况在近几年才有所改观。这种大媒介观并非新闻传播史上的首创,在麦克卢汉的笔下,道路、住宅、汽车、时钟等万物都是媒介。德弗勒也从广义层面来定义媒介:“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种用来传播人类意识的载体或一组安排有序的载体。”对于城市地标性建筑的媒介特性可以从传播符号、传播媒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作为传播符号的城市地标性建筑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因素[2]。
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建筑的外形、体积、色彩、规模等都可以从符号学的角度得到解释,都负载一定意义的信息,传达一定的意义、承载着一定的精神与文化。城市地标性建筑作为传播符号,是建筑设计师设计理念的符号化,建筑师通过将这些符号进行有意义的组合,创作出实体的城市地标性建筑,从而实现了传播符号的发出,城市地标性建筑的受众在接受到这些符号后,能够解读出这些符号的意义,在这种编码与解码中产生互动。
以央视新大楼为例,大楼主设计师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雷姆·库哈斯担任。央视大楼项目总负责人奥雷·舍人曾透露,该设计理念来自于雾天北京城内随处可见、辨别性极高的绿色脚手架,大楼表面采用的是由槽钢构成的斜交叉网格,为整个建筑的形体增添一层与众不同的鳞状表面,并在不同的天气下都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由于该设计方案新颖,技术难度很大,香港建筑师严迅奇认为这个设计代表了中国在新时期展现的新精神:“不惧权威,敢于尝试,无所畏惧,高度自信”。
由于大楼外观很像短裤,在搜狐网发起的央视新大楼征名活动中,72.6%的网友认为“大裤衩”很贴切。在百度搜索中,笔者输入“央视大裤衩大楼”,相关词条有493000个(截止2013年6月26日17时),“大裤衩”也确实成为央视大楼流传最广的一个俗称。此外,大楼的外形使得很多民众和建筑师认为该设计中蕴含情色寓意的成分,也使得央视大楼陷入舆论漩涡。正是地标性建筑的符号形式及其寓意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达与交流成为可能。城市地标性建筑除了实体的建筑功能外,作为传播符号,城市地标性建筑也具有相应的符号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符号的显示功能、指代功能、交流功能。
1.城市地标性建筑的显示功能
符号的使用与传播,能够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学识等等。作为城市建筑的符号,城市地标性建筑成为发表论文一个城市的名片与象征,显示着城市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综合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城市面貌。杭州奥体博览城,被网友戏称“杭州比基尼”,博览城的设计过程中,杭州市委、市政府主张展馆的设计要具有唯一性、差异性、特色性,要彰显钱江特点、杭州特色,体现时代特征。
2.城市地标性建筑的指代功能
作为传播符号,城市地标性建筑不仅指代实际的城市地标,也是建筑师设计理念的符号化、具体化,更是城市面貌与城市形象的象征与代表,正是由于城市地标性建筑的这种指代功能,才能将它与普通的建筑区分开来。上海的外滩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这里有著名的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和平饭店、日清大楼等,外滩的建筑群成为旧上海的一个影子,外滩建筑群很好体现了被成为“冒险家乐园”的旧上海的精神气质。
3.城市地标性建筑的交流功能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