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筋混凝图框架结构是建筑设计之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诸多的优势,对于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我国钢筋混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建筑设计中最为常用的结构形式,由于整体性能好、围护结构墙体轻、抗震性能好,施工作业技术成熟,而且结构的布局非常灵活,因而在建筑工程行业获得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钢筋框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施工等环节,施工阶段技术管理不到位很容易造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因此要求施工作业技术管理人员必须结合框架结构的施工特点,合理的制定施工组织方案,以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1、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交底即结构的标高、配筋及截面尺寸是否有遗漏或错误;对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问题,及时在相应的结构图上标明,避免因遗忘而造成失误。
1.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查即审查它对保证框架结构工程质量是否有可靠的技术、组织、预控措施;如果高度大于4.5m的模板及支撑系统应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1.3、原材料的质量把关即检查水泥的品种、级别、出厂日期;水泥、钢筋、粗细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证书、准用证、生产许可证、交易凭证、复试报告、进口钢筋的商检报告等是否齐全;砼强度和抗渗试验报告及评定结果和钢筋连接试验报告是否齐全等。
1.4、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检查承包方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临时水电验收。
1.5、做好设计的质量,结构的设计是框架结构设计最主要的一部分,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框架结构中梁、柱的截面计算。这是框架结构中的重点,相关规范中规定“墙柱弱梁强节点”,为了保证梁柱的塑性,梁与柱的线刚度的比值应大于1。框架结构空间分析计算软件都是以整幢楼的梁、柱整体进行计算分析的,对部分梁而言,尽管相交梁截面尺寸不同,相互之间却不存在主、次梁关系,设计人员在绘制施工图时,应注意配筋形式与受力分析相匹配。框架结构经空间分析程序计算,所有按主梁输入模型的梁是整体工作的,部分梁将产生扭转问题。一些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虽已调整梁的抗扭刚度,但计算出来框架边梁扭矩筋仍很大,实际受力与计算模型不符。可把次梁支座改为铰支座,并配以构造处理。在框架中,框架梁、柱配筋有许多的问题,如框架梁、柱的箍筋间距问题,箍筋在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问题,不能保证梁的抗剪力,还有配筋不按照规范进行设置的问题。在设计工作中,有的设计人员常把配筋视为构造配筋,会给建筑安全带来非常大的隐患。另外,在计算框架梁内力的问题时,容易忽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框架的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的差距较大、地基中的软土较厚、土质不均匀、温度应力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2.1、钢筋箍筋施工
常见措施的不利现象。钢筋结构建设活动非常的复杂。构造很是繁琐,而且钢筋的排列很集中,通常是在高空之中运行,难度非常高,尤其是中心区域的柱子处的钢筋排列非常混乱,无法合理的捆绑,使用总的沉梁措施的时候,节点的下方的钢筋不能有效的捆绑到一起,此时节点区域放置的箍筋非常少,进而面对非常多的不利现象。应该明确骨架总体入模之后的绑扎活动的难度,就用两个开口的钢筋设置到一起,此时在总的节点中都设置开口形式是不合乎相关的规定的。在规范中对于其闭合以及尾弯钩的结构规定,是确保其对材料的中心能够发挥制约意义的关键特征。使用分层措施的话,其活动很是困难,同时要将节点区域的模板拆掉之后才可以保证箍筋的间距是合理的,才可以保证捆绑坚固。如果使用原位绑扎的话,会出现一些不利现象,比如只是设置梁底模,不设置一侧的模,而且一些地方无法有效的设置的,此时就导致总的支撑体系不牢靠,容易出现塌陷等问题。对于框架构造的建设工作来讲,全部的钢筋都应该设置在建设楼层中,而且要进行二次输送,对于此类开放的体系来讲,在其上设置钢筋的话,非常的不稳定。由于支模以及绑扎是分成很多次来开展的,对于建设组织的管控活动来讲,非常的不方便,存在严重的窝工问题,效率不高。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cm。使用这个措施能够确保节点处的箍筋的间隔距离是合理的,而且保证总数是合理的,此时获取的意义就非常的优秀了。要注意的是,如果构造非常繁琐的话,使用这个措施非常的麻烦,要结合具体的状态来明确。
2.2、模板工程施工
施工中应该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梁板支撑间距,模板组装形式,连接节点大样,并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在完成模板设计以后,即可按照支外侧模板、安装穿墙螺栓、支内侧模板、支钢管斜支撑、调整加固模板的顺序进行模板的安装施工。模板安装施工重点确保刚度、垂直度、平整度满足技术要求,特别是外围模板、楼梯间等处模板轴线位置的准确性。在模板的施工阶段,必须确保龙骨、支柱的尺寸及间距准确,同时确保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防止浇混凝土时模板变形。对于模板的拆除施工,首先必须确保模板拆除前,其拆模板试块强度达到标准,拆模顺序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进行拆除。在拆模过程中,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破坏混凝土表面和楞角。
2.3、控制混凝土裂缝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具体处理措施,土木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就应该及时处理解决,避免裂缝进一步发展,对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以及适用性产生影响。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处理裂缝的方法很多,主要包含了:第一,表面贴补处理法:使用土木膜或者是其余的防水片贴补在裂缝的表面,这样才能够将裂缝遮盖;第二,表面涂层封闭法:通过网状裂缝或者是细微裂缝毛细作用,就可以将修补的胶液吸收,将裂缝通道封闭,做好裂缝的遮盖;其三,填充封堵处理法:利用水泥砂浆等修补材料,可以填充封堵裂缝,必要之时,还可以实现处理裂缝后,再进行封堵填充处理;第四,灌浆处理法:通过压力设备,在混凝土裂缝中注入浆液,然后将裂缝闭合。
4、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应进行全面的施工控制,即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及对施工过程中模板工程、框架结构工程和浇筑混凝土等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抓住施工的每个工序的质量控制,才能很好的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
[2]谭勇翔.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D].湖南大学,2002.
[3]陈玉珠.多层框架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
[4]孙宝强.加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提高抗震性能[J].建设监理,2009,0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