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落小编回答:
学术英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早期聚焦于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学习者写作基本技能的关注;三是此后对学习者学术素养教育的进一步重视。AL通常是指有关读写基本技能的教育,其内涵并不仅仅限于阅读、写作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括对如何在学术社团取得成功的各种文化知识的掌握。在AL看来,语言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一种话语实践活动,是特定语境中的语言运用方式。因此,学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心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掌握适合不同场景的语类,并理解各种语类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意义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身份。
反观中国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发现除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学术训练,学术根底欠扎实。从AL的视角看,就是中国学生缺乏有效的学术素养教育。我们认为,以下三个因素是影响中国学生学术素养教育的主要原因。
首先,中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某些决策性失误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大环境。比如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政策。实践表明,这一政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一是明显减缓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出现了种种教育乱象,部分抵消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在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下,有的高校教育价值失衡,学校功能变异,教育行为失措,学术精神沦丧。又如缩短硕士生培养的年限。近年来,不少高校盲目模仿西方学制,将硕士生的培养年限从三年改为两年,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则持鼓励态度。实际上,学制的缩短虽然为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这是以牺牲硕士生培养质量为代价的。我们知道,欧美国家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硕士学位则是高等教育中的过渡性学位,学制1至2年,硕士是从“通才”通向“专才”的中间阶段。
而其硕士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论文硕士,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另一种是课程硕士,走注重应用的道路,学生修完研究生课程的学分即可,不需要写论文。可见,西方的学制是与其整个学位授予体系相适应的,而我们只借鉴了其硕士培养年限却忽略了具体培养模式。
其次,不少高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学术素养训练的需求。我们知道,学术英语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修复活动,而是一种专业。正如Hyland所言,行政管理者应该看到这种复杂性:学术能力的习得不是简单的语法学习,因为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性。因此,要满足学生学术素养训练的需求,各学科必须高度重视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设置。然而,中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设置情况良莽不齐,有的学校没有设置“学术英语写作”课程,有的学校把该课程设为选修课,结果使得不少学生错失良机,还有的学校尽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其授课的内容与英语专业八级作文差不多,只是讲授一些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事实上,就英语学位论文写作而言,我们不仅需要设置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而且必须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包括介绍英语学位论文在内容、结构、语言和格式规范等方面的语类特征,以及目标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差异,以帮助学生提高语类意识,克服母语文化负迁移的影响。可见,为提高硕士生的学术素养,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