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中贷存比大幅下降分析
农村正规金融是农村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根据历年《中国金融年鉴》数据对农村正规金融进行估算,农村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村存款和农村贷款两部分,并用农村贷款与农村存款的比值来反映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状况,数据的统计期限为1978年到2010年。代写论文指出,农村贷款根据《中国金融年鉴》中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加总得来,由于《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11》中没有2010年乡镇企业贷款的数据,这里根据2006年以来乡镇企业贷款的数据估算出2010年的乡镇企业贷款,因而2010年的农村贷款是估算出来的数据;农村存款根据《中国金融年鉴》中的农业存款和农户储蓄余额进行加总得来。
1978年我国农村贷款为160. 7亿元,到1986年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了1096. 1亿元,1998年首次突破了万亿元,达到了10024. 2亿元,到2009年达到了30651. 8亿元,2010年估算的结果为32689. 1亿元,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贷款呈现了持续增加的态势,年均名义增长率达到了18. 07%,农村贷款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增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农村存款情况看,1978年我国农村存款为174. 86亿元,在1986年也突破了千亿元,达到了1018. 97亿元,到1994年达到了5879. 2亿元,1997年突破了万亿元,达到了10665. 2亿元,2005年达到了30810. 15亿元,2010年达到了76324. 01亿元,以上数据充分体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存款的增长趋势,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余额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也持续增长,农民将剩余收入存入金融机构,保障了农村存款的快速增长,1978年到2010年年均农村存款名义增长速度达到了20. 92%,与农村贷款相比,高于农村贷款名义增长速度2. 85个百分点,导致金融机构从农村吸纳的存款远高于农村贷款,而贷款是能够反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的。
这也最能够反映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1978年农村贷款与农村存款的比值为0. 92,这也可以看做92%的农村存款转化为了农村贷款,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79年到1983年农村贷款与农村存款的比值维持在0. 80左右,1983年为0. 77,与1978年相比有所下降,1983年之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快速崛起,农业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金融对农村的支持增加,1984年到1993年农村贷款与农村存款的比值大于1, 1984年为1. 08, 1993年为1. 04,这一阶段农村贷款大于农村存款,说明这一阶段金融是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存款不仅100%转化为了农村贷款,此外,还有来自于城市的资金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从1994年到1999年,农村贷款与农村存款的比值维持在0. 8左右,1994年为0. 79, 1999年为0. 82,在这一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逐渐活力减退,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下降,但是相对稳定,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机构改革的推进,金融在农村地区起到了“抽水机”的作用,农村贷款增长缓慢,而农村存款持续增长,农村存款更多地被用于城市建设,而没有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2000年农村贷款与农村存款的比值为0. 73,到2010年下降为0. 43, 10年间下降了0. 3个百分点,也就是到2010年仅有43%的农村存款能够转化为农村贷款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说明这一阶段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滞后,没有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以上是代写论文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中贷存比大幅下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