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3)

时间:2013-09-10 14:2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马爱玉 点击次数:


  (3)是针对高强度秸杆板、竹木复合板、竹木复合梁等产品流水生产线的关键技术装备的填平补齐;针对高强度秸杆板、竹木复合板、竹木复合梁等产品流水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4)代木包装材料成型模具研究、开发及工程化,开展包装产品的代木材料高温热压模具(包括包装用标准化托盘、包装内衬、包装用人造板圆桶以及各种异型包装容器等产品的代木材料高温热压模具)设计研究与工程化。
  3.4机电产品包装代木标准化与产业化研究
  3.4.1机电产品包装专用层积材目标性能代表值的确定
  按照国家单板层积材标准GB/T20241-2006的规定,以多层整幅(或经拼接)单板按顺纹为主组坯胶合而成的板材均称为单板层积材。机电包装用单板层积材属于结构用单板层积材,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候性和力学性能。但是,以不同树种原料、不同厚度单板、不同种类胶粘剂、不同接长单板和组坯方式以及不同压缩率制造的单板层积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往往相差甚远。机电产品种类繁多,承载重则达几十吨,上百吨,轻则几十公斤或几百公斤。因此,其包装对单板层积材的性能要求也不尽相同。当前国内层积材制造厂尚无统一的有关实现目标性能代表值的工艺参数选定体系。
  全行业急需根据机电产品特点确定采用单板层积材的等级(长度和厚度模数、强度指标和耐候性指标等),然后根据不同的等级研究制定单板层积材制造技术规范,包括原料树种、胶粘剂种类、单板接长方式、板坯压缩率以及强度指标等。
  3.4.2建立包装节材代木模块化、组合化设计标准体系
  为了使包装材料制品制造方便、组装简捷、应用可靠,便于回收利用,需开展节材代木包装制品的组合化、模块化,组合式型材研究设计,并按照行业要求制定全国统一规范,以便优化和综合利用包装材料。
  3.4.3建立包装节材代木专业检验机构、评价体系和成果推广应用体系
  研究制定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评价办法,建立或授权经过资质认定的专业检测机构,对节材代木产品和企业进行评估,以确认其是否符合节材代木包装的要求;在已有试点企业的基础上,更大规模地进行节材代木包装材料的推广应用,以期大部分取代现在广泛使用的木材包装,在全国机电行业中推广应用;研究制定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产业化的制度激励机制、产业发展的外部支撑环境以及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法规;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着重于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于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加快成果推广与应用。
  4.结束语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约束的政策背景下,加上我国丰富人工速生林和农作物秸秆的再生资源保障,机电产品包装已经成为木材节约工作的重点行业,中国将建成集国内机电产品包装材料与设备研发、包装箱结构设计、性能测试和评价、相关标准制订、技术与信息服务、人才引进与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及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研发与工程化基地,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也一定会成为我国木材节约代用工程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木材节约发展中心.中国木材节约代用工作实用手册[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8.
  [2]苏世伟,聂影,杨红强.关于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发展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1,(11).
  [3]何玲莉,聂影,苏世伟.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科技成果转化探讨[J].木材加工机械,2012,(1).
  [4]]程宝栋,宋维明.浅议我国木材节约代用的战略选择[J].世界林业研究,2004,(6).
  [5]王恺,管宁.我国木材的节约与代用问题[J].林产工业,2000,(1).
  [6]刘文金.木材利用途径的社会思考[J].木材工业,2008,(4).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