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08 08:5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邢华,赵景华 点击次数:
3、淮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协调性评价
3.1淮河流域概况
淮河流域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由于湖北省的淮河流域面积仅为1400km2,通常说淮河流域地跨豫、皖、苏、鲁四省)40个市,169个县(市、区),流域面积为27万km2,人口约1.78亿。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高,洪、涝、旱及风暴潮灾害频繁发生,且经常出现连旱连涝或旱涝急转。流域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2/3,地势低平,山区面积小,拦蓄洪水的条件差。淮河流域防洪保护区面积15.75万km2,人口1.2亿人,耕地1.37亿亩,分别占流域总量的58.4%、71.7%和71.9%,防洪保安任务很重。流域平均人口密度是全国的4倍多,其中农业人口占67%,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流域干支流排水不畅,影响到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造成区域之间水事矛盾突出,地区利益协调难度大,增加了治理的复杂性。
当前与淮河流域发展密切相关的综合规划区包括:纳入国家战略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区、江苏沿海规划区;纳入省级战略的江苏省苏北地区、安徽省皖北及沿淮地区、山东省鲁南经济带、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等规划区。
这些规划区所涉及的淮河流域空间范围清晰,功能定位明确,适合作为区域战略主体进行分析。重点功能区主要包括粮食功能区、能源功能区和行蓄洪区等三种类型。所涉及的战略规划包括《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等。
3.2淮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协调性评价
3.2.1定量评价
按照前述方法,本文对淮河流域整体进行定量评价。
本文现状数据采用2009年数据,理想值数据主要采用2020年规划数据,规划数据没有明确列出的,则采用国内外比较确定理想值。我们共发放专家调查表45份,回收36份,有效问卷36份。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输入ExpertChoice软件进行矩阵分析。其中10份问卷未通过一致性检验。实际分析问卷26份。指标数据和权重计算结果见表2。
依据上述方法对淮河流域协调性情况进行评价,协调性评价指数得分为0.65。考虑到指标选取情况,本报告将0.6-0.8作为中间水平。例如,防洪保护区标准达标率为80%,说明现状防洪保护区标准基本达标。生态用水保障程度为80%时,能基本保证生态用水需求。根据上述标准,淮河流域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情况应判为“基本协调”。其中,安全阀指数为0.65,推进器指数为0.86,调节钮指数为0.61,稳定器指数为0.55。显示淮河流域仍然存在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调控力度不足等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尽管安全阀指数等已达到基本协调水平,但是由于在安全保障等方面有许多问题难以找到合适指标进行描述,因此定量描述的结果并不能能够完全说明淮河流域水利发展协调性程度。例如,当前淮河流域在防洪方面上游拦蓄能力不足,中游泄洪能力不畅、下游出口不足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在抗旱方面还存在抗旱设施不足,抗旱减灾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单纯以“防洪保护区标准达标率”和“水旱灾害损失率”两个指标不足以说明淮河流域在防洪抗旱除涝减灾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定性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3.2.2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共包括9个问题。分别请专家以9分制按照“非常落后、比较落后、还可以、比较好、非常好”等5个层次对相应问题进行评价,同时还设计了开放性问题,请专家提出意见。其中前4个问题为流域整体水利的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稳定生态作用评价。后5个问题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粮食安全战略、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以及行蓄洪区发展中的水利问题评价。我们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36份,有效问卷36份。为了保证问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分别针对淮委和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水利部门发送问卷。问卷回收情况是:淮委24份、河南省1份、山东省1份、江苏省1份、安徽省6份、中水淮河公司3份。调查结果:
淮河流域整体专家评分结果为4.61,表明淮河流域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协调。其中,安全阀评分4.69,推进器评分5.69,调节钮评分4.77,稳定器评分3.77。说明推进器协调性较好,稳定器协调性较差。上述结果与定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针对淮河流域整体协调性开放性问题评价结果如下:
安全阀薄弱环节为除涝标准偏低和抗旱设施不足等;推进器薄弱环节为城乡供水、农田灌溉以及农村饮水安全等;调节钮薄弱环节为用水总量调控力度不够、缺乏用水效率标准、水污染调控力度不够等;稳定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环境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农村生态问题突出等。
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专家评分结果如下:中部地区崛起战略5.73,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战略6.12,粮食安全战略4.68,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6.23,行蓄洪区水利发展4.16。显示江苏沿海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协调性较高,行蓄洪区协调性较差。
针对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开放性问题评价结果如下:中部地区防洪标准偏低、除涝标准偏低、行蓄洪区需要调整、水环境污染严重。江苏沿海地区除涝标准偏低、用水效率不高、水环境污染严重。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中节水灌溉设施不足、农田灌溉用水效率低下、大中型灌区配套设施滞后。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中水环境污染严重、造成地面沉降等。行蓄洪区安全设施建设滞后、行蓄洪区运用不合理等。
4、讨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流域与区域协调的视角,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从安全阀、推进器、调节钮、稳定器等4个维度,分别对流域整体、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等3个层次的水利协调性进行评价。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水利发展纳入区域战略全局,对水利的定位作用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释,不仅对流域整体,而且对特定的区域空间内水利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另外,已有研究较少采用定性评价,导致评价的政策含义不甚明确。本文还采用定性方法作为定量评价的补充,较为全面地刻画出淮河流域水利发展的问题。但是限于指标和数据可得性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另外,样本数量偏少也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这些不足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本文结论对于淮河流域水利与区域发展的政策含义是,应进一步加大治淮工作力度,加快淮河流域水利改革,重点解决淮河流域在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和稳定生态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开发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以及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使淮河成为安全之河、富民之河、清洁之河,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第一版(执行摘要)
[2]编写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辅导读本[G].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黄河,张旺,庞靖鹏.水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
[4]王浩,秦大庸,汪党献,等.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杨志英.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利需求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河海大学,
[6]顾浩,矫勇,张国良,宁远等.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7]邢华,赵景华.水利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松辽流域例证[J].改革,
[8]毛春梅,谢方国,叶健,陈振强.江苏省水利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