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08 09:4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胡家浩,汤尚颖 点击次数:
4.3建立和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核心是要反映水价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节作用。目前,我国农业是水消耗大户,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用水数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使在灌区推行了水价的调节机制,但水价变化仍然不能对水资源供需关系产生影响。为此,要按照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在确定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给用水户合理分配水资源总量,通过水价调节水资源供需关系,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要把水价调节水资源供需关系的主导作用确立为我国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对农业用水进行收费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的农田灌溉环节之中,它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转,但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节作用根本没有体现,同时过程不完整,水价过低,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没有任何约束作用,也不利于节水型社会的形成。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和分布严重不平衡的国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水价在调节水资源供需关系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确立价格杠杆对水资源供需的调节作用:①要将水价贯到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产业等全过程和每个环节之中。通过对不同用水主体用水行为进行收费在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补偿的基础上,规范用水行为;②提高社会节约用水的意识,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节约、集约用水,为节水型社会的形成创造条件;③要体现水价的灵活性。由于不同环节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对商业性用水要实行浮动水价,体现水价对用水行为的约束,而对农业用水,在体现“谁使用,谁付费”原则的基础上,还应体现对农业用水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即水价的确定应以成本和基本用量为基础,对超额用水行为实行阶梯浮动水价制度;④要确立政府对水价制订的指导作用。虽然不同地区水资源总量存在差异,但区域水价差异会形成新的地区负担不公,同时水价应包括水资源税、水运行成本和合理利润等因素。对于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形成的合理收益要让所有相关利益主体共同享有。
4.4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水利是农村的经济命脉,它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也是“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因为历史欠账原因,农村水利建设滞后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胡家浩等:我国农村水利管理现状与健康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议的明显短板,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已刻不容缓。
(1)积极争取各级公共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为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财务保障。进一步加大小型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投入力度,积极开辟农村水环境整治、农村水电增效减排改造等项目财政专项资金渠道,研究探索灾害防治及应急处置的投入机制。现有的各项农村水利投资渠道要长期稳定,并逐步增加。国家和地方各级计划、财政和信贷部门要根据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投资比例,争取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中增加对节水灌溉、大型灌区改造等重要建设项目的投资。同时,抓紧做好水利建设基金的延长和完善工作,确保水利建设基金顺利延续,拓宽基金征收渠道。用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确保发挥效益;足额落实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解决农村水利协会、乡镇水利站、小型水利设施管护单位、抗旱服务队等基层水利服务组织的经费困难问题,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2)用足、用好农机具购置补贴、节水灌溉贷款财政贴息和“一事一议”财政奖励等财政政策。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农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用好用足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将抗旱、节水灌溉机械设备纳入补贴;争取将农田水利机械列为通用性机械大类,扩大国家补贴农田水利建设机械的种类,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机化率。财政贴息政策方面,各地要认真研究并积极争取财政贴息政策,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引导作用。“一事一议”方面,强化“以奖代补”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逐年增加“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规模,逐步加大投入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3)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力度。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一年,各省、市、县要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随财政年支出的增长而同步增长,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农林水专项资金和土地整理资金,保证资金专款专用,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大力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将农村小型水利作为建设重点。各地要遵循“规划统筹、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投入;要在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继续设立省级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专项资金,逐步增加投入,有计划分步骤支持各地农村小型水利建设。
(4)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同样适合农村水利管理,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探索国家办水利与社会办水利相结合的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新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作制、股份制、BOT和BT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地方构筑投融资平台,成立水利投资公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支持公益性、准公益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供水、水电等开发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储备土地未来收益权质押等方式向银行融资等。同时,积极研究探索水利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增加农村集体、个人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村水利的投入;根据各地情况,进一步完善劳动积累工制度,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EB/OL].中国新闻网,
[2]陈雷.在2011年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ncsl.mwr.gov.cn/,
[3]李中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条件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4]石志恒.政府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职能演变[J].商业研究,
[5]丁德良.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J].求实,
[6]刘雅静.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郑庆华.新时期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探索[J].山西水利,
[8]胡家浩.农村合作经济视野下现代农业的发展[J].统计与决策,
[9]刘洁,祁春节.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完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
[10]姚景辉,刘海涛,李丽娟.关于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
[11]黄海田.江苏水利现代化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