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比较、启示与应对策略(3)

时间:2015-12-08 11:0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杨帅 点击次数:

  (四)推进效果已呈现差异化趋势。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是德国和美国企业在应对新工业革命激烈竞争中的不同战略实践,二者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也正因如此二者必然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从实践效果看,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推进确实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尽管我国官产学研媒等各界都熟知德国工业4.0战略,而且我国与德国也正在开展工业4.0项目的官方合作,但实际上德国主要是看中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而其在工业4.0的推进上相对封闭,国外企业难以深度参与其中。与此不同,纯粹由企业推动的美国工业互联网,在2014年成立开放性的工业互联网联盟之后获得了快速发展,全球各领域领导企业正在该联盟中逐渐形成聚集态势。未来,如果工业互联网联盟进一步集结全球各产业领导企业,真正建立起企业间互认的各类统一标准,那么工业4.0将彻底被打败。由此可见,虽然工业4.0战略有政府举旗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很好的舆论氛围,但在实际推动中效果却不及完全由企业自主推动的工业互联网。

  五、启示与我国应对策略

  当前,全球都面临着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谁能够抓住新技术推动产业加速变革,谁就能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都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理念、新模式,最终都指向更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产业趋势。从我国两化融合战略推进角度看,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的异同比较至少能够给我们提出如下几点重要启示:

  (1)未来产业发展模式的特征、内涵、基础等基本一致,新模式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找准重点领域进行集中突破(如CPS),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新模式生命力的基础。(2)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的差异深刻反映了德美两国在工业和互联网产业方面的发展基础与比较优势,只有紧紧抓住国家产业发展基础与比较优势特征,才能够制定出适合国情的产业发展模式。(3)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争先恐后地推进标准制定,充分表明标准和规则的竞争是未来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同时安全问题则是新模式推进的根本前提。(4)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都以企业等市场主体为推动主力,这再次告诉我们只有依靠市场力量才能使新模式获得生命力,而工业互联网当前取得的先行优势则表明“开放”是大幅提升新模式扩张能力的催化剂。(5)不管产业发展采取何种新模式,需求是不能脱离的“根本”动力,始终围绕消费需求的演化升级积极主动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够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同时这也意味着经济中存量产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造升级是新模式的重中之重。

  我国两化融合战略与工业4.0、工业互联网异曲同工,因此欧美模式的比较对我国两化融合战略的推进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但也正因如此,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与我国两化融合战略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德美模式的快速推进无疑会对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产生强大压力,甚至在未来持续将我国工业锁定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张慧明与蔡银寅,2015),或者将我国工业纳入到欧美工业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新标准、新体系之中。因此,我们认为应在借鉴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一)着力突破CPS、标准与安全等基础领域,打造两化融合战略的坚实基础。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的广泛相似点表明,未来全球工业将朝着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将形成以智能设备、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慧服务、高效低耗为特征的产业生态体系。我国在推进整个产业生态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重点突破四个方面的发展基础: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设备接口等标准,为全行业跨领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互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设备与软件,为建立起安全可靠的CPS奠定坚实基础;三是集中突破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通信产业核心关键产品,为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开发高级智能的数据挖掘软件,打通产业与消费的供需渠道,为数据安全与数据价值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二)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打造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德国工业4.0平台相抗衡的开放式推进平台。我国两化融合战略的推进,应该借鉴德美经验,在战略方案的制定、实施中广泛征求企业、科研院所等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让企业自主创新和选择融合发展的路径、方式,政府部门加快完善财税、土地、产业政策等市场环境,为企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类似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国内开放性行业组织发展,并加快搭建产业生态体系中的各类标准制定框架,积极参与国际类似标准与规则的制定,抢夺未来产业发展的话语权与制高点。

  (三)结合我国工业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基础与比较优势,加强工业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不可偏废。对我国产业发展基础而言,我们既没有傲视全球的强大工业实力,也没有引领世界的信息通信产业,但是我国在互联网应用创新方面优势明显,拥有全球最大的虚拟网络市场,且在工业和信息通信技术个别领域也具有比较优势。这就要求,我国在推进两化融合深度发展中,应该在工业和互联网领域两侧共同施力,优先选择两个行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快推进融合发展。例如,在两化融合各类试点示范中,应该同时甄选出制造业和互联网试点企业,从各自的比较优势领域出发探索融合发展路径。

  (四)加快推进先进互联网技术与模式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将存量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我国两化融合战略的重点。我国两化融合战略的推进,应该加快3D打印、工业机器人、协同设计等先进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行业中的推广应用,推动传统制造行业生产制造模式的智能化转型,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演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适应新技术、新模式的高端融合人才培养与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为我国大规模存量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人才要素支撑。

  参考文献:

  [1]于新东,牛少凤.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异同点与未来趋势[J].国际经贸探索,

  [2]刘霞辉.从马尔萨斯到索洛:工业革命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

  [3]黄群慧,贺俊.“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4]裴长洪,于燕.德国“工业4.0”与中德制造业合作新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

  [5]芮明杰.“工业4.0”: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方式[J].世界科学,

  [6]罗文.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J].工业经济论坛,

  [7]李培楠,万劲波.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两化”深度融合[J].中国科学院院刊,

  [8]黎作鹏,张天驰,张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

  [9]芮明杰.“工业4.0”与CPS战略、路径下的上海准备[N].东方早报,

  [10姜红德.工业互联网和两化深度“融合”殊路同归[J].中国信息化,

  [11杰夫·伊梅尔特.迎接工业互联网革命[N].21世纪经济报道,

  [12陈志文.“工业4.0”在德国:从概念走向现实[J].世界科学,

  [13陆颖.信息物理融合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解读德国《未来项目“工业4.0”落实建议》[J].华东科技,

  [14杨博.美国工业4.0着眼“软”实力[N].中国证券报,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