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10 09: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郁炜 陆芸 点击次数:
[提要]本文在运用索罗余值法测算江苏省1991~2014年期间技术进步对物流业贡献率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流业发展水平、资金投入以及劳动力投入对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要想快速有效地发展江苏省物流业,必须持续提高江苏省物流业发展水平,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以及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关键词:物流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索罗余值法;VAR模型
引言
物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生产服务业。物流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活力热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喻为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资源”、“加速器”。作为经济发展的承载力之一,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性也愈加明显,物流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产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物流业被列入国家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之一,物流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上,“十二五”规划从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及管理与技术等诸多方面,系统阐述了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求,进一步说明了物流业的发展进步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与成长。
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江苏省开拓和发展物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江苏省积极投身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公路、铁路、水运、管道及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已相对比较发达,运输能力不断提升。物流业在此良好基础之上迅猛蓬勃发展。本文采用索罗余值法,对江苏省物流业发展中的技术进步贡献度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技术进步贡献度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
1957年,美国的经济学家索罗(R.Slow)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测算技术进步作用的新方法,即索罗余值法,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函数形式为:
二、江苏省物流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度及结果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在对江苏省物流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时涉及产出量Y、资本投入量K和劳动力投入量L的确定。
1、产出量Y。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产出指标,即选取江苏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总值表示物流业生产总值,并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转换成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2、资本投入量K。为了研究的方便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选取江苏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资本投入指标,并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均转换成1990年不变价格的固定资产投资。
3、劳动投入量L。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方法选取江苏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历年职工人数作为劳动投入指标。
(二)江苏省物流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度。根据上面介绍的理论方法,并结合1990~2013年《江苏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得到科技进步、资金与劳动分别对产出的贡献率。资本投入贡献率从1991年到2001年,波动中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其中最高年份1992年,达到153.94%,其次是1994年的74.90%。但2002年开始出现负贡献率,明显的过渡时期的贡献率波动中下降,但随后又有小幅度回升。劳动力投入贡献率短期的大幅度提升之后,又短时间的急剧下降,甚至同样出现负贡献率的情况。2005年之后,虽仍存在小幅度波动,但正向贡献率已趋于稳定。技术进步贡献率波动程度最小,但整体呈现不断提升到回落的平滑趋势,从1991年的76.18%到2003年的194.76%,继而又下滑至2014年的78.91%。
(三)测度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除少数几年外资本对物流业的贡献率显现出正向的效应。具体来看,1992年上升幅度较大,为153.94%,之后一直呈现波动态势,直到2009年到达了最高峰186.17%,2010年又下降了较大的幅度。此后两年略微有所下降,维持在10%左右。总体来看,资本贡献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1991~2012年物流业的发展中,资金依然是其重要的发展推动力。
劳动力对物流业的贡献率经历了1991~1994年的缓慢上升期后,从1995开始下降,直到1999年开始呈现出波动趋势,2003年到达最低谷-156.63%,之后经历两年上升期之后又开始波动。1991~2014年劳动投入贡献率平均维持在5%左右,说明劳动投入对物流业的贡献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作用不大。长期看来,如果不能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劳动力对物流业的贡献率将不会有明显的改观。
技术进步对物流业的贡献率起伏度较大。整个周期内基本在50%左右上下波动,1991~1998年一直呈现波动趋势,除去2001年,1999~2002年是其缓慢上升期,经历了两年的下降期之后,2006年和2007年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之后的两年呈现出大幅度下降,到了2010年出现反弹,贡献率达到78.63%,在今后的两年中均出现缓慢上升。可以发现,研究期间科技进步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59.62%,且有16个年份技术进步贡献率超过了资本贡献率,有17个年份技术进步贡献率超过了劳动力贡献率。由此可见,科技进步对物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已经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
由此可见,江苏省物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并不能单纯依靠资本,还要不断进行创新,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掌握能够有效改善物流业的核心技术,增加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江苏省物流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
从上文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对于江苏省物流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近20年,技术进步对于江苏省物流业的贡献率平均值达到了59.62%,已经成为了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面对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的现状,如何提高技术进步在物流业发展中的贡献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收集了1990~2014年的数据,对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学术界关于技术进步的研究众多,不同学者在不同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马宁、宫建成认为影响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研发投入、自主开发能力开发引进、技术合作等。虞晓芬、池仁勇等通过研究,将影响因素归纳为产业结构、企业性质和人力资源。李晓宏、孙林岩在研究区域技术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对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具有差异。物流业发展水平X1指的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其直接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质量。本文选取江苏省1990~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的GDP占全社会GDP的比重来代表江苏省物流业的发展水平。资金投入X2代表资金投入越多,表明越重视物流技术的创新,同时强大的资金支持能帮助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本文用1990~2012年江苏省每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来表示资金投入水平。劳动力投入X3,由于科技人员数据难以获取,本文用1990~2012年江苏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方面的从业人数与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来表示劳动力投入水平。据数据统计,江苏省物流技术进步贡献率呈现较大波动趋势,有些年份的变动幅度超过80%,属于异常规数值,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法对数据做相关处理,以保证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平滑公式为:St+1=?琢At+(1-?琢)St。分别比较=0.3、0.4、0.5条件下的实际值与平滑值的误差,选择误差最小的?琢=0.4作为一二三次指数平滑参数。
(二)分析结果。利用1990~2014年江苏省的统计数据,经过指数平滑处理后,建立VAR模型如下:
其中Yt=[a1,X1,X2,X3]。并借助Eview6.0对上述变量进行分析研究。
对上述变量进行二阶差分可得数据平稳性结果,结果显示模型变量均为单阶协整。考虑到本文数据较小,同时VAR模型滞后期过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从而会直接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所以本文将最大滞后期确定为2,对不同滞后期统计得出的AIC和SC值。结果显示,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为2。
对模型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物流业发展水平和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贡献率都具有双向影响关系,而劳动力投入与技术进步贡献率都具有单向影响关系。
四、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利用1991~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江苏省物流业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及影响技术进步的相关因素,能够较好地反映江苏省物流业科技进步的基本情况。1991~2014年技术进步对江苏省物流业的贡献率达到57.02%,超过了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率。所以,要想快速有效地发展江苏省物流业,必须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在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持续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出面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物流体系,利用全省生产力布局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四核五带”的物流空间布局建设。并依托省内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加强与行业及企业相配套的专业物流的发展,使得江苏省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应该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刺激物流需求。
(二)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持续增加物流业资金投入,为技术引进、人才培养以及物流设施的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提高资本利用率,明确资本投资的方向,重视投资结构的优化配置。此外,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扩大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技术投入方式,建立有效的研发投入机制和研发资金分配体系。
(三)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物流业相关方面的人才数量是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乃至整个物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物流业的推动者。一方面要增加物流业的岗位,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要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为物流业的发展质量提供保障。加强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江苏省高校资源,重视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同时注重引进高层次且富有经验的物流高级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向东,张小军,石明明.中国流通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型——基于流通增长方式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2.
[2]马宁,宫建成.影响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3.
[3]虞晓芬,李正卫,池仁勇,施鸣炜.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现状与原因[J].科学学研究,2005.4.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