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27 08:5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改革开放之初,农村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如今在这种制度下,农业发展缓慢,融资困难,农民增收困难,所以对土地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表明了中央推动土地制度改革的决心。资产证券化是世界信用领域、金融领域的巨大创新之一,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功能与当前中国农村问题构成了土地资产证券化实现的可能条件。
关键词:资产;产权;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
目前,农村融资困难,土地流转困难,土地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民增收困难。虽然,近几年党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但是农民依旧是中国最贫困的阶层,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土地使用权是农民唯一的资产,那么怎么利用土地使农民致富,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党中央提倡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可见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土地资产创新是以土地未来收益为担保,将农村闲置土地、集体建设土地、甚至耕地的使用权股份化,发行证券,获得资金,进行农业或非农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
一、产权明确是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前提
“资产的内涵为:第一,资产具有收益性;第二,资产具有风险性;第三,资产具有产权明确性。”首先,土地具有收益性,这也是农民利用土地进行农业活动的前提。其次是价值问题。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目前,农村土地的产权还是比较模糊的。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但是对于农村土地,哪些是国家的、哪些是集体的,并没有明确规定,而且集体所有土地的产权主体也不明确。在家庭承包经营制推行中,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弱化。所以,首要问题是明确产权,明确国家和集体的产权及集体和农户的产权关系。
二、土地资产证券化的现实必要性
目前,中国存在城乡二元制结构,农民问题已经是中国这个“木桶”的“短板”,因此要解决城乡问题,就要从农村着手,而农村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三十多年前,由于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现在也依然要从土地问题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是土地资产证券化的最大动力。以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关庄(一个最普通的农村,没有矿产,没有乡镇企业,没有制度的创新)为例,现在还是实行包产到户,即每家按人数分得土地。以一个农民家庭为例,这个家庭有6口人,共有15亩地,每年一亩地收入大约是2000元,成本大约是1000元,这样一年下来,大约有15000元的收入,人均年收入是2500元,远远低于国家公布的人均年收入。在关庄,很多壮年男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耕地是有困难的。那么假如把地承包出去,每年一亩地可得到的收入是150元,远远小于自己种地每亩1000元的收入,所以他们宁愿自己种也不把地包出去。假如把土地资产证券化,他们就会凭借分得土地的使用权得到高额资金,并且土地转让后,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所以,土地资产证券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土地产权流转的实现为土地资产证券化准备了条件。在我国也有土地资产证券化的例子,如1994年广东省南海市的农村股份合作制,以明确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代替模糊的土地集体所有制,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比如重庆的地票制度,2008年8月上旬,国土资源部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重庆探索土地利用新机制和耕地保护新模式,支持重庆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这在中国尚属首例。具体做法是,让农村的建设用地和城市的建设用地进行交易,农村有建设用地的指标,但增值的空间较小,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城市有建设用地的增值空间,但没有指标,地票制度是让双方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开创了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的先例。所以,在中国,土地资产证券化的方案是可行的。但本文认为,土地资产证券化应该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证券化,允许农民自由交易,这样才可以使农民真正致富,拥有财产性收入。而且,地票制度相当于是把农民的土地买了回来,把农民安排在城市里,这样变相永久剥夺了农民的资产,即土地的使用权。应该运用证券化,把土地变为可为农民带来持续收入的资产,而不是把资产卖掉。
四、土地资产证券化的设想方案
农民可以凭借自家分得土地的使用权入股集体,全村土地由集体经营,由集体雇佣某些农民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也可以发展集体企业等,发展的成本由集体凭借土地发行的证券融资而来,土地证券化后,土地资源就会得到优化配置,农民也会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当然,这里要考虑到证券的信用问题。政府可以凭借为农业提供技术,资金等入股集体并由政府作担保,这样可以提高信用级别,土地证券才会在市场上顺利流通。
五、土地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一)加快农村融资,促进农业生产
目前,农村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农民无钱购买机器设备,修建农业基础设施。土地证券化后,农民可以集得资金,购买生产资料,进行农业生产。利用证券融资是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选择,要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实现农村融资。
(二)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
土地资产证券化后,农民就有了用于投资的资产,可以获得财产性收入,使农民参与到资本市场,缩小城乡差距。并且,农民有了保障。因为土地的特殊性,农民所获得的收益风险也小了很多。
(三)促进农业向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
集体融资后,由集体雇佣某些农民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不把农民的土地直接征收后,安排农民住在高楼里并给一些补偿金,这样是完全剥夺了农民的财产,断绝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发展农业。而土地证券化则可以一举两得,既让农民有持续的经济来源,又可以发展现代农业。
(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土地证券化后,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解放农村大量劳动力,农民有了财产性收入,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促进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用地所占比重减小,这样城市用地就有了扩大的空间。
(五)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促进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农村土地进入市场,使得土地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使得社会效率提高。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土地证券化会提高市场化程度,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困难及建议
(一)产权不明确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国家、集体、个人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就使得土地不具备成为资产的条件,进而也就不能实现证券化。所以,国家要出台文件,加强立法,明确农村土地产权,这样才具备证券化的条件,证券也可以顺利流通。
(二)各地情况不同
可以以现在某些地区试点,如重庆的地票制度,然后考察地区情况后再进行推广。
(三)农村金融机构的缺乏
可以在农村设立土地银行,专门承担土地使用权的抵押及土地证券的发行业务。
(四)土地证券化的风险
虽然土地证券化会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但也加剧了土地的不稳定性,要对其风险加以评估,选择正确的策略。
(五)社会公平问题
每一种金融产品产生都会引起价值的分割流动,所以要确保价值向农民流动。可以设立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确保农民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何小锋.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朱道林.土地管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