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30 09:1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内容摘要:本文从价值链视角提出了小微企业园区集群发展战略,从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四个层面入手,构建小微企业集群发展体系:应依托关联大企业,将科研机构、竞争者、公众和消费者纳入其中。园区为载体,价值链是核心。
关键词:小微企业集群价值链
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
2011年,小微企业概念首次提出,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的统称。自此,小微企业成了学术界重点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小微企业的金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无论是金融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研究视角都仅从某一个具体问题入手,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个案研究较多,缺乏规律性研究。本文从价值链视角研究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将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机构、技术研发机构等作为价值链的一部分,形成共生型价值链,真正解决小微企业发展难的问题。
迈克尔·波特首倡“价值链”概念。他将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又彼此关联的经济活动。产业链的本质和基础就是价值链,如图1所示。产业集群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本地化网络系统。马元柱(2004)认为产业集群必须具备三个要点:规模、产业链和空间集聚。集群是产业链的有机集合,产业集群的形成要结合当地创新机构、辅助产业,甚至文化等因素,共同形成具有根植性的网络系统。
小微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目前,小微企业产业链发展战略已形成,但价值链呈单一线性,产业链内企业合作少,协同创新与管理受制度环境影响较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小微企业产业集群规划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与规划具有随意性。地方政府重视大企业,对进入园区的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设立门槛,因此,企业的集群发展缺乏有力的助推器。
第二,中小企业集聚在产业链的低端。完整的价值链包括设计、研发、制造和营销,而目前大部分小微企业从事制造加工,属于价值链的低增值环节。小微企业的营销观念落后,多采用传统的销售模式,缺乏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平台。
第三,小微企业集聚专业化分工不足,缺乏深度合作。小微企业的集聚大部分通过“行政撮合”或“模仿经济”成长的,各环节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协同创新程度低。另外,小微企业受资金、规模和研发水平的限制,创新能力较差,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更差,企业间的合作简单。
第四,小微企业发展缺乏社会服务化体系的支撑。目前,社会服务主要面向大企业,小微企业缺乏创业制度支撑。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主要有企业融资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制度、技术创新制度和公共信息平台制度等。非正式制度主要有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道德伦理等。
基于共生价值链的小微企业集群规划与构建
小微企业集群存在的基础是价值链共生,基于价值链建立的产业集群,集群凝聚力更强,专业合作领域广且深。在共生集群内,企业间分工合作多重互补,并在集群企业间进行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传递,共同构建集群企业共生系统。张志明提出基于“分工-合作-销售-服务”价值链的共生系统。他认为共生机制包括3个方面:集群企业环境作用形成的环境诱导因子,由集群企业共生体及其与环境的相同共生介质所影响;集群企业相互作用形成的共生动力因子,由集群企业共生界面决定;以及集群企业之间的性质、空间距离和共生界面的介质性质所形成的阻尼因子。借鉴他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共生理论基础上,提出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应依托某大型企业,以行政规划或市场驱动为发展模式,将市场、政策、环境、技术和制度纳入此共生系统,形成一个环形发展经济模式。市场是小微企业集聚的重要内生动力,环境和政策是外生动力。
上述小微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依托关联大企业,以市场为纽带,以产品为载体,众多小微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内以供需为媒介联结产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中间商和零售商等。
图2小微企业集群构建中科研机构包括高校和科研所等主要科研机构,主要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公众主要包括融资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社团公众、社区公众、一般公众和内部公众等。按照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权重划分,公众的重要等级依次为:政府公众、金融公众、媒介公众和社区公众等。小微企业发展受阻的最大阻力来自于资金与技术,因此应加强与融资公众的合作。中国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这也是大部分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受阻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应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的融资,鼓励小微企业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政府公众指一般的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小微企业,无论是产业规划还是园区建设,小微企业需要政府公众的大力扶持。媒介公众主要指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小微企业必须与媒介保持友善关系,争取利用媒介加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社团公众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环保组织及其他群众团体等。内部公众主要企业的员工,小微企业应注重团队的建立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强员工的归属意识和工作热情。因此,在产业集群中将公众纳入共生价值链体系将有效地解决融资难、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影响力弱和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关联小微企业主要指小微企业的竞争者、供应商和代理商。其中,竞争者是小微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小微企业和竞争企业是合作为主的竞争关系,相互间庞大的信息流和技术流,可实行协同创新与管理创新等。供应商、代理商和小微企业是息息相关的利益共享者。供应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是小微企业生产和质量的保证,同时可降低成本。代理商可以加速商品的流转速度,提高商品的空间和时间价值,增强顾客满意度。
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各种制度安排,包括各种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园区发展政策以及非正式制度。政策和服务是企业空间集聚的外力,包括信息平台的构建、社会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平台构建。网络化时代,小微企业应加强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包括采购系统、营销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社会服务体系网络平台的构建应整合多个服务部门,并运用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基于价值链的小微企业园区集群化发展战略
第一,政府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降低进入门槛,鼓励小微企业进入。园区规划建设初期对企业资金、经营收入和企业规模有限制,小微企业望而却步。因此,政府应转变观念,意识到小微企业在社会经济和创造就业等方面的贡献,小微企业的发展将是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应该大力鼓励与扶持,政府应努力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器。
第二,基于产业价值链规划园区产业集群,促进园区特色发展。产业价值链指厂商内部和厂商之间为生产最终交易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它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反映了产业链更深层的价值含义。产业价值链将产业链中各企业划分成一些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是产业集群的一种空间特征。集群的生命力在于产业链,即产业之间的实质性关联,只有基于产业链的空间集聚,才能形成产业集群。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园区应大力鼓励引进分工合作的企业,应该有专门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网络机构文化教育机构和原材料供应商、竞争者,每个企业在产业链中寻找到企业价值的定位,共同形成具有根植性的网络系统。每个园区应立足区域优势,面向市场,致力于特色产品的制造是提高小微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第三,完善园区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网络组织。园区集群系统中核心要素是企业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网络。但是,要促进园区产业链的良好运作,必须有中介机构的参与和社会网络组织的协调发展,为园区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使园区产业链在信息传递和沟通更加畅通和完善。为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网络组织的发展,政府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改善政府监管的条件,允许民营组织进入金融、保险、投资银行等行业,给企业的投融资提供多条渠道。民营组织的加入,会极大地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利于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其次,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园区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在规划产业园区时,应主动牵头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和技术研发企业,积极创建合作平台,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最后,园区应提高社会服务化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的建设,园区市场秩序的维护,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是重点,主要包括市场信息、融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和各种公众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做好各种网络平台的建设,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园区市场秩序的维护,除政府加强监管外,还应引入相应的法律机构和会计事务所等加强对园区内各企业与机构的监管。
结论
小微企业将是未来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政府应从战略上提高认识。小微企业应从价值链的各个增值环节中确定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加强与其它价值链环节的企业或部门的联系。以市场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拓深企业与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供应商和中间商的合作,建立一个依托关联大企业,具有现代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的网络组织。小微企业的园区集群发展不仅仅是空间上的集聚,而且是合作频繁、联系密切的,能反映价值传递的各个部门的合作与分工。这样的园区经济将更有凝具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元柱.福建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2.李靖,魏后凯.基于产业链的中国工业园区集群化战略[J].经济经纬,2007(2)
3.施生旭,陈琪.国内小微企业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4(6)
4.石玉萍,蒋洪杰,赵静.小微企业集群式成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J].中国科技成果,2012,12(6)
5.徐菱涓.产业集群: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4(5)
6.张志明,曹钰.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共生机制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0(8)
7.李亦亮.集聚发展:中小微企业成长的着力点[J].理论探索,2013(6)
8.吴传清.区域经济学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