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胚病对邯郸市主要小麦品种种子及发芽的影响
时间:2014-03-05 09:1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崔美香 杨宽林 赵瑞 点击次数:
摘要:研究河北省邯郸市推广的11个小麦品种的黑胚病情况及黑胚病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均感染黑胚病,病粒率为2.62%~23.31%,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黑胚病对小麦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整齐度都有影响,随着病级增加其影响更为明显。在供试品种中,豫麦49、衡观35和师栾02-1表现较好,病粒率低,发芽势和发芽率较高。
关键词:小麦黑胚病;小麦品种;种子;发芽;邯郸市
中图分类号:S43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6034-03
小麦黑胚病(Wheat black point)病原主要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麦根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小麦链格孢(A. triticina)等,能引发小麦叶片和麦粒发病[1-3]。麦粒发病主要有典型黑胚和眼状斑两种症状,统称为小麦黑胚病[4],在世界多数小麦种植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中国北方冬小麦区20世纪70年代前此病发生较轻,随着小麦成熟期气候的变化、小麦品种更替、栽培水平提高及肥水条件改善,小麦黑胚病发生与危害程度日趋严重,一般年份种子发病率10%左右,多雨年份达50%~70%[5-8]。小麦黑胚病降低小麦千粒重,严重影响小麦品质,降低出苗率、造成麦苗生活力低下、易遭受其他病害感染[9-12]。河北省是中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本试验针对邯郸市生产上推广应用的11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研究,为小麦品种的选用和黑胚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种子
供试的豫麦49、矮抗58、豫麦58、衡观35、邯6172、邯麦11、师栾02-1、济麦22、永麦1号、良星99、周麦18为邯郸市主要种植的11个小麦品种,每品种种子1 000 g,均购自当地种子市场。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小麦品种的染病情况调查 将各供试小麦种子分别用圆盘四分法取其中1/4,再分别随机取不少于3 000粒,直接观察区分黑胚病病粒和健粒,计算病粒率,测定病粒千粒重、健粒千粒重。
1.2.2 黑胚病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发芽影响测定 在直径为12 cm的培养皿内铺三层吸水纸,用自来水充分湿润,去掉多余水分盖好,放入手提式高压灭菌锅内121 ℃灭菌30 min。分别取供试各品种小麦种子的病、健粒,用无菌水冲洗3遍后浸泡4 h,将种子均匀排列在吸水纸上,每皿100粒, 重复4次。置20 ℃、相对湿度98%的恒湿箱内,培养皿不重叠,人工光照12 h/d,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发芽的种子数, 培养4、8 d分别调查发芽情况,计算平均发芽势和发芽率。胚轴长度达到种子自身的长度视为发芽。
发芽势=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1.2.3 黑胚病不同病级种子发芽情况测定 以邯麦11和邯6172为材料,从中取病级为0-Ⅳ级的黑胚病种子,采用9 cm的培养皿培养,每皿25粒, 4次重复,培养方法同“1.2.2”,观察记录两个品种不同病级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小麦黑胚病病级划分参照表1。
1.2.4 黑胚病对小麦幼苗影响的测定 将“1.2.3”的邯麦11、邯6172继续培养10 d ,分别测株高,株高分为10.0 cm以上、5.0~10.0、2.5~5.0、2.5 cm以下4级进行统计,记录发芽情况及有芽无根、有根无芽、无芽无根种子数。
2 结果与分析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