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2)

时间:2014-03-05 09:3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蔚 戴宝生 卢华平等 点击次数: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
  作物的性状表现型由遗传型和环境因子共同控制。从遗传育种角度上讲,性状的变系数度大,则该性状可改良的余地较大,但遗传力小,对该性状选择的效果差;性状的变异系数小,说明该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小,可选择改良的余地也小,但遗传力大,选择效果好。由表1可知,麦后直播棉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株铃数>密度>铃重>衣分,说明环境条件对单株铃数的影响最大,在高产育种中对单株铃数的选择效果相对最差,但从栽培角度上讲,单株铃数的变异程度大,说明该性状通过栽培措施较易改变,也就是说栽培的潜力大。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麦后直播棉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铃数的栽培潜力最大,在麦后直播棉栽培技术措施中,通过改善栽培措施来增加单株铃数比通过提高铃重和衣分来提高产量更有效, 应将提高单株结铃数作为夺取高产的主攻方向。
  2.2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偏相关性分析
  以上分析只知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程度大小。为进一步弄清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对其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又称净相关分析,是排除其他自变量影响后某一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由于偏相关和偏回归消除了自变量相关的混淆,因而能够表现出各个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真实关系。因此,在多变量资料中,偏相关系数才能真实反映两变量间的相关程度与性质。
  由表2显示,麦后直播棉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单株铃数与产量的相关最大,单株铃数与产量的偏相关程度最高(r2y.134=0.779 4**),铃重次之(r3y.124=0.721 0**),密度再次之(r1y.234=0.525 9**),衣分(r4y.123=0.459 3*)最小,说明在麦后直播棉的生产中,以提高单株铃数来获得高产的可行性较大。铃重与产量的相关次之,密度与产量的相关第三,衣分与产量的相关最小,表明通过增加衣分、密度和铃重提高产量相对较难。
  从表2还可以看出,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偏相关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说明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此消彼长之势。单株铃数与铃重的负相关最大(r23.14=0.754 8**),达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单株铃数与铃重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单株铃数的多少会影响铃重的大小,单株铃数过多,则铃重减小。这表明在高产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如果只片面追求某一个产量因素的提高,将会导致其他产量因素的降低,从而影响产量提高。因此,在今后的麦后直播棉品种选育过程中,要兼顾产量构成因素的同步提高,这也是麦后直播棉高产育种实践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2.3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基本上分析出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程度,但产量构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故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还包含着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须进一步通过通径分析来说明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关系,从而清楚地显示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大小和相对重要性。由表3可以看出,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各产量因素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应,如果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提高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均对产量起到积极作用。其中,以增加单株铃数的作用最大(Py2=0.679 4),增加铃重的作用次之(Py3=0.607 9),增加密度的作用再次之(Py1=0.303 0),增加衣分的作用最小(Py4=0.278 5)。这与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从间接通径系数看,衣分通过单株铃数和铃重及单株铃数和铃重通过衣分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为正值,其他间接作用均为负值。分析表明衣分与单株铃数和铃重对产量的影响存在正相关,其他构成因素间相关作用为负相关,说明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在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中,要兼顾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由于衣分受品种的固有遗传型控制,一般较为稳定,故在麦后直播棉高产栽培管理措施上,应在选用结铃性强的品种基础上,注重提高铃重和衣分。
  2.4 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受环境影响最大,衣分受环境影响最小,这与他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10-12]。因此,在育种上,对单株铃数选择的效果较差,对衣分选择的效果较好;在麦后直播棉栽培技术措施中,通过改善栽培措施来增加单株铃数比通过提高铃重和衣分来提高产量更有效,应将提高单株结铃数作为夺取高产的主攻方向。
  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偏相关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说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此消彼长之势。结果表明,单株铃数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它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本研究建立了麦后直播棉的产量与其单株铃数、单铃重、密度和衣分的多元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可以用此回归方程来预测产量。
  参考文献:
  [1] 陈建平,张 萼,王海洋,等.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1(1):31-35.
  [2] 王孝纲,刘章勇,荣义华,等.麦后棉种植模式的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41-1744.
  [3] 范向阳,梅金安,翟中兵,等.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86-2189.
  [4] 羿国香,段银庭,王琪娥,等.不同密度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3):2996-2998.
  [5] 张先亮,刘克锋,楚宗艳,等.棉花杂交种和常规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的比较分析[J].中国棉花,2012(3):16-18.
  [6] 孙长法,田土星,陈荣江,等.棉花新品种锦科杂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2(8):66-69.
  [7] 张取仁,施六林.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其优质高产栽培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1997(3):34-35.
  [8] 曹雯梅,刘松涛,王汉民.常规棉与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偏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种业,2006(10):35-36.
  [9] 郝德荣,何林池,刘水东,等.苏棉2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增产途径[J].江西棉花,2007(4):13-15.
  [10] 黄志勇,郭长佐,顾克余,等.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探讨[J].江西棉花,2000(1):28-30.
  [11] 张金宝,王清连,胡根海,等.国审棉新品种百棉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探讨[J].种子,2010(3):91-93.
  [12] 宋锦花,许乃银.杂交棉与常规棉在江苏区试中的产量因素分析[J].江西棉花,2010(4):28-31.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