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和乡村景观的概念
乡村,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长期以来乡村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其他行业或部门都是围绕农业产生并为农业服务的,故认为乡村就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中,“农村”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
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性景观,雨雾缭绕的山乡、河湖交错的水乡、海阔天空的海乡、牧草茂盛的牧乡,都反映出乡村地区范围的自然景观和地域性特征。可以说乡村的一切景观都可称的上乡村景观,包括茅草屋和红砖瓦房及宗祠、坟地、现代的健身场地,也包括土路、石板路、柏油路。“乡村景观则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由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环境综合体。乡村景观又可以说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成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农民生活景观”的复合景观。”(引自新浪网)
2、构成乡村景观的要素
“景观是多种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水环境、土壤和植被等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天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结果。”(引自乡村景观规划),乡村景观构成的要素包括:民房、房前屋后林、聚落等;耕田、菜地、村头聚会地、畦埂、篱笆等;农用道路、田间小道等;自然河流、水渠、池塘等;近郊山林、杂木林等;祠堂、石佛、石碑、石墙、洗衣场所、水井、水车、木桥、小木屋、晾晒稻谷的架台等生活风景。
3、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特色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地形复杂,各种条件的综合形成了我国复杂的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按地域分类: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南地区,闽台地区,例如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和南方的塔楼就是不同地域的乡村景观;按地形分类: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每种地形上都有着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例如平原地区规整的长方形农田景观,房屋的聚落及其附近的绿化是乡村景观中的斑块,纵横交错的灌溉水渠是廊道,构成了平原地区乡村方格网状的自然景观;丘陵地区一层层依山而绕的梯田是最显著的乡村景观特色,在此地区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其影响最大;高原地区由于受到地势和气候的主要影响,多以草为主,多进行农牧活动,由于人口密度低,村庄聚落不是非常明显;山地的乡村景观受地形的影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人类的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农田面积较小,自然生长的树木占主要,河流和公路游走其中;盆地属于多种地形的集合体,地域特色非常的明显。
4、鲁中山区冕古前村景观规划实例
4.1区位概况
冕古前村地处潍坊市临朐县寺头镇,位于鲁中丘陵北部,沂山山麓境
内第一水系弥河上游,地论文部落形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少。土质以碱性土为主,土壤比较贫瘠。气侯为温带劲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在7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2.4摄氏度年平均日照2578.6小时,无霜期191天。基地位于的沂山境内是省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点众多。历史悠久,红色遗址众多,位于山东省千里民俗旅游路线上。经济较为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居民收入低。
4.2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的现状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一些地方官员把村容村貌的整治误认为就是把原有的平房推倒,在一个区域内盖高层楼房;在村域内引进污染严重的工业;村域内的耕地卖给开发商,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耕地等等。乡村景观并没有在保持和继承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反而在新农村的的建设中破坏了其原始、生态、淳朴特有的乡村气息感。
4.3冕古前村现状概况
有利条件:冕古前村保持原有的自然村落,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不发达,乡村景观原始生态的感觉一直保持,园林绿地广阔,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不利条件:缺乏规划导致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不高,整体布局缺乏规划,建设布局凌乱,闲置用地较多,即影响到村庄的景观,也影响到土地的集约,使得土地的利用率降低,对土地的特点分析不足,不合理种植导致了种植功能区混乱;防护林乱开垦;放火烧山现象;山体水土流失严重;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农业发展方式单一以农业耕种为主;村庄的道路系统不完善,层次不清晰,道路配套设施不完备,次级道路狭窄且条件差,已经硬化的道路由于质量差已经破损,并且有一些道路路面根本没有硬化,路边的绿化不成系统;村里没有休闲聚会的场所,没有阅报栏、休息坐凳、花台树池等建筑小品;村庄内环境问题突出,电线杆林立、电线乱拉、杂物乱堆、垃圾乱放、污水乱流的现象屡见不显;缺乏公共绿地,绿化布局不成系统,公共空间品质较差,服务设施匮乏;村庄缺乏对自然景观、农业景观的良好使用。
4.4冕古前村景观规划的特点
冕古前村的景观规划分为村庄的景观规划和村域的景观规划两部分。
冕古前村村庄的景观规划以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为基础,以城乡规划的相关规定为准则,科学的合理的进行,但是村庄景观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景观,不但要满足村庄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而还要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对村庄原有的景观资源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调整和构建新的村庄景观格局,从而创造有利于农业发展和村庄居民生活的新型景观。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村庄往往形成自然景观、社会生产景观与生活景观相结合的景观结构,体现了地方条件与自然生态共荣共存的生态思想。冕古前村村庄规划利用现有村庄的自然景观巧妙的结合用地,天然丰富的资源,利用地方化的材料及建造方式,体现淳朴的乡村景观。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是冕古前村村庄景观规划的主要特点。
面积广阔的村域,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是村民农耕劳作的主要场所,受村民活动的干扰较小。冕古前村村域景观规划中农田景观设计和村域景观设计是两个最主要的主题。农田景观是村庄景观的主题,农田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地,根据作物成熟和轮作播种阶段的不同,农田景观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冕古前村村域的景观规划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村域景观规划与自然、文化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
4.5冕古前村村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优化环境。满足农村在美化景观上的需求,要运用社会、政治、艺术、经济,科技等综合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认真处理好生态,审美,游憩和经济的关系。植物种植在满足植物配置要求的基础之上,应大量选用本土植物,体现出乡村植物景观的地方特性,使得景观设计更贴近自然。要将鲁中地区文化内涵融入庭院农舍,花草树木,沟渠道路,小桥流水之中,让农民在亲近自然景观时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景观的设计一定要以本村村民的审美情趣为目的,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将其打造成可观、可行、可栖、可用的地方,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景用结合。冕古前村的地形地貌,山体坡度,河流水库,绿地植被以及鲁中地区的民居庭院等要素都是宝贵的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原本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更有助于本村景观个性与特色的创造。充分的利用自然条件,即可以保持本土特色,又可以节约成本,创造优质的适合当地民众的景观并不意味着材料越高档越好,有时就地取材同样能够做出对口对味特色景观。
4.6冕古前村村庄的景观规划措施
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恢复与涵养区,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对村庄山地土质分析和地形的勘测,在保留基本农田用地基础上对村域用地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规划,科学合理的进行了种植分类,在条件允许的小范围内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逐渐有小范围内的立体农业发展为村域大规模的立体农业化,也对村域的绿化和原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村庄景观设计重点之一放在了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上,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河边植物的种植和水生植物的人工养殖来改造河道沙石裸露的现象;修复重新利用位于村庄上游废弃的坝区,即调节了坝区内小范围内的气候条件,又建立了人工的生态涵养区,另外调节河流的流量,为河流下游农田在春季的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
保持景观节点的合理和可达性,在村庄的中心位置增加公共的绿地面积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在现有村庄房屋的基础上对户型进行了更加合理科学的改造,打破了原有的房屋联排户挨户的现象,使得每户绿地面积大大增加,整个户型院内院外都被绿色包围,要求村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美化环境以及适当开发极具本土特色的家庭园林景观式农家乐。
对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的建议:合理的规划设计;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的绿化规模;加强管理。
5、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乡村景观也应该被人们重视起来。伴随着我国城市过程的加速发展,小城镇化对传统乡村景观的冲击和破坏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系统性研究是相对落后的,因此选择一些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景观规划问题的研究探讨显得非常必要。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应当更积极的关注农村景观这一问题,探讨乡村景观更深层次的发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