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06 11:3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郑鑫 点击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论 子宫内膜癌仅与子宫内膜的厚度有关系,解决的方法是要进行刮宫处理。
【关键词】 绝经子宫出血内膜癌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02-01绝经后子宫出血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民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临床表现。究竟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有多少是由于子宫内膜癌所致,日前有关样本的报告较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年间收治的394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我们的处理建议。
1资料与分析
我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共收治绝经后子宫出血并接受诊断性刮宫的患者394例。
1.1 一般情况
患者年龄为45 } 86岁,平均(60士7)岁。孕次为9次,平均(3. 3士1. 6)次;产次为。8次,平均}2. 4士1. 4J次。患者子宫出血发生时间(即绝经到子宫出血的时间)为 40年,平均为(10士8)年。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诊断性刮宫,结果为子宫内膜癌32例(8. 1%),其中子宫内膜样癌26例,透明细胞癌6例;其余为子宫内膜复合增生16例(4. 1%),子宫内膜单纯增生6例(1.5Jo),子宫内膜息肉52例(13. 2% },正常子宫内膜288例(73. 1%)。
1.2 单因素分析
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各相关因素,如发病年龄、孕次、产次、绝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根据B超检测结果)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分别与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发病年龄、孕次、产次、绝经时间各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尤其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l)。
1.3 多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哪一因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又对各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发现,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发病年龄、孕次、产次、绝经时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激素补充治疗及乳腺癌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4 关于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分组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厚度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本研究将394例患者,根据子宫内膜的不同病理类型分别采用以下3种分组,对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析:( 1)将394例患者分为子宫内膜癌组和非子宫内膜癌组(包括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正常子宫内膜),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及非子宫内膜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4士7) mm和( 7 14)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将394例患者分为异常子宫内膜组(包括内膜癌、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结果异常子宫内膜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分别为X13士6)mm和(7士4J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l)。
2讨论
2.1 应正确看待绝经后子宫出血
绝经后子宫出血临床上非常多见,因此,在日前普遍重视的情况下,使不少子宫内膜癌患者得以旱期诊断。但是,在临床上有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看得过分严重的迹象,甚至将其与子宫内膜癌等同起来。本研究发现,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仅有8. 1%的患者(32 /394)有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18. 8%的患者(包括子宫内膜复合增生16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6例、子宫内膜息肉52例,共74例,74/394)有患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可能,而73. 1%的患者(288/394)的子宫内膜没有发生异常。因此,重要的是应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子宫出血的原因。而对此类患者则应予以充分的解释和宣传,使患者有足够的重视即可。
2.2 重视子宫内膜厚度及超声监测的结果
多年来,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不甚明确。目前认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年龄、体重过重、未孕、绝经较晚及糖尿病、高血压、子宫内膜增厚等因素有关}。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以上各因素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以及在正常子宫内膜时的发生情况不同。因此,长期以来,以上各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但本研究的结果并不十分支持以往的观点,在发病年龄、孕次、产次、绝经时间等因素中,虽然数据略有变化,但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子宫内膜厚度、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了更好地明确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本研究将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仅有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在确定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时,更应重视对子宫内膜的厚度的监测。目前,对于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等,特别是监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阴道超声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根据本研究对子宫内膜厚度分组的结果可以看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内膜厚度为(X14士7)mm;非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内膜厚度为((7士4)mm;而采用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以<5 mm. 划分子宫内膜厚度的方法,结果发现,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分别为6.4%和19. 3% ,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
2.3 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行诊断性刮宫的选择
对于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及时明确诊断是最重要的。虽然目有许多检查子宫内膜的方法,但最简单、可靠、应用广泛的方法仍然是诊断性刮宫。但由于诊断性刮宫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个别情况还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诊断性刮宫是否适合所有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并在寻找能够明确诊断而又能减少创伤性操作、更有效的诊断手段。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对于s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5毫米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为零,因此,对这些患者可斩不行诊断性刮宫而行密切随访,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根据此点推算,本研究中可有28. 9% ( 11 /394)的患者可免受刮宫的痛苦,尤其在我国大多数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接受诊断性刮宫时,是在局部麻醉或没有麻醉的状态下进行。而当子宫内膜的厚度超过5 mm时,则应及时进行诊断性刮宫,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宫腔镜检查。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吴鸣.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现代临床医学 2010 ,12(8): 235-236
[2]张益盟 浅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1,4(12): 198
[3]刘子怡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健康大视野2010,16(9):134-135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