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4-09 11:5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编辑 点击次数:
参考消息网4月9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7日发表题为《中国必须重新调整学术激励机制以遏制科研欺诈》的文章,作者是香港开放数据组织科学工作组成员斯科特·埃德蒙兹 罗布·戴维森,文章称:如果不对学术激励体制进行根本性改变,中国的科研可能面临长期后果,其中一大危险是这种失信将导致与国外机构开展合作的机会更少,还可能形成深深的质疑从而导致人们停止使用来自中国的研究成果。全文内容如下:
把科学视为受求知欲驱动的对知识的追求以理解并改善我们周围世界的理想化观点已经遭到玷污。最近的新闻报道提及中国学术体系出现系统性欺诈和大批研究论文遭撤回事件,以及有关企图大肆玩弄同行评审体系的说法。
在我们的研发工作大多得到政府资助的情况下,我们都希望自己缴纳的税款尽可能得到明智使用,因此全世界的资助方制定了评估研究人员工作质量的方法。其中一个广泛使用的指标是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该指标基于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判该期刊的声誉。
尽管许多国家已经尝试扩大它们的评估体系,以更为平衡的方式评估研究人员的影响,但在中国,评判研究人员的唯一方法就是他们在排名靠前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幸的是,这意味着大笔资金不断易手,其中有人花费数十万元人民币以求在顶级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
这种相对于其他指标优先注重一个指标的做法已催生大规模玩弄该体系的行为以及剽窃黑市,更不用说捏造的研究和虚假杂志了。此前曾曝光一个可以购买署名权的“学术市场”体系,紧接着《科学美国人》月刊去年12月揭露了一个范围更广且更系统的中国“论文工厂”网络,该“论文工厂”生产代写的论文和资助申请以供购买。《科学美国人》月刊这篇报道把该问题与同行评审系统受黑客攻击相联系。同行评审体系本应保证研究的质量和真实性。
如果不对学术激励体制进行根本性改变,中国的科研可能面临长期后果,其中一大危险是这种失信将导致与国外机构开展合作的机会更少,还可能形成深深的质疑从而导致人们停止使用来自中国的研究成果。
尽管我们对香港获得高度认可且名列前茅的大学体系感到骄傲,但我们并非不遭受同样压力。尽管欧洲的资助方已经抛弃在评估研究时使用“影响因子”等基于引用次数的指标,但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在其学术研究评估方针中表示,它可能会非正式地使用“影响因子”。一些大学还根据其研究人员刊载文章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支付奖金,因此这可能产生在内地造成腐败行为的同样充满诱惑和扭曲的激励体制。
如果“影响因子”体系问题如此严重,那么替代性选择是什么?有一些应当明显被纳入考虑的因素,例如教学质量,以及随后继续从事更重要和更有益工作的学生的数量。影响力可以是改变政策、设计其他研究可以凭借的开放软件或数据,或者通过媒体报道激发公众的兴趣和参与。
这些标准也可能遭遇弄虚作假,但拥有更广泛的“替代性指标”将使得该体系更难被操纵。中国正取代美国成为研究论文的最大产出国,但中国需要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