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落小编回答:
研究生课程学习过程是研究生个体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小编分析,它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根据上述评价的原则,结合研究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特点,其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关注:
(1)在评价的侧重点上的,以形成性的评价为主的.上面已经指出,对于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评价而言,我们应坚持“过程重于结果”的评价原则。因为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这更有利于学生经验的建构,从而有助于评价目的的实现。对研究生的评价只有与他们的学习整合在一起,评价才会变得更有成效。与评价应该更为关注“过程”相对应,我们应该更多地使用形成性的评价方法。当然,根据评价所欲实现的不同目标以及学习所处的不同阶段,我们还可使用定位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其它评价方法。
(2)在评价的性质上,以质性评价为主.质性评价是与量化评价相对应的一种评价方法,这两类方法各有自己适用的评价范围,一般说来,量化评价比较适合于处理那些表面的、简单的教育对象,而质性评价则在描述那些深刻、复杂的教育现象上有其独到之处。在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行充分了解;需要记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以及探究活动的进展情况;还需收集能反映学生探究情况的各种资料。尤其是在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时,观察、谈话的方法更为适合。从评价的目标以及评价对象的特点可见,我们应更多地使用一种质性评价方法。
(3)在评价的主体上,以自我评价为主.在上面关于评价原则的论述中我们己经提到,对于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我们应坚持评价的个体决断原则。事实上,对于研究生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而言,再也没有谁能比研究生个体自身能作出更好、更准确的评价了。在评价过程中坚持“自我评价”为主的方法,不仅能使评价更为准确。而且,就在实践这一方法的同时,研究生获得并提高了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能使研究生自觉地将学习过程置于一个积极的反省和认知过程中,这对于学习过程的完善进而促进学习目标实现的意义已无需冗言。对于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评价而言,在评价主体上,除了我们已经提及的研究生本人这一重要的评价主体之外,我们应根据学习所处的不同阶段吸纳其他评价主体参与。具体说来,在定位性评价中,需要教师、管理人员等的参与;在形成性评价中,需要教师、学科专家、研究生同伴等的参与;而在终结性评价中,除了教师、专家外,还需吸纳社会行业代表的加入,通过由来自各方面人员组成的评价共同体的评价,从而有效实现对包括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在内的整个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全面反馈。
通过对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评价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本研究中,评价的最大功能在于其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而实现课程体系的修正与完善。基于评价的反馈作用,本研究认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个评价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可谓之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其中小循环即对培养方案设计过程的评价,中循环即对研究生个体培养计划的评价,而大循环是指对课程体系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小编说,对于这三个阶段的评价,其目的分别在于:形成科学、合理、适切的培养方案:形成符合研究生个人特点的培养计划;构筑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并促进研究生个性化知识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