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24 10:1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艳 刘亚 点击次数:
摘要:离散数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从该课程的实用性出发,在分析课程定位的基础上,以网络化的形式构建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引入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离散数学;计算思维能力;实践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核心基础课程[1],该课程不仅为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等专业课程提供必须的基础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该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等特点,很多高校教师常常采用“定义-定理-证明-习题”这样的传统数学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讲授,而学生觉得枯燥、难学。本文重新思考离散数学的课程定位;从知识的实用性出发,力求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探讨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
1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角度重新审视课程的定位
计算思维是指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阐释,将解决方案表示成形式化的信息处理代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agent)形式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2-3]。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思维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学生构建各种层次的计算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进行问题求解的能力。因此,从计算思维的角度重新审视离散数学课程定位十分必要。
在离散数学课程教学伊始就要明确告知学生:电子计算机本身是一个只能处理离散化了的数量关系的离散结构,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的科研领域,都面临着如何运用离散结构建立模型或者如何将已有连续数量关系建立起来的模型离散化,再由计算机处理和实现的问题[4]。对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核心所在;学生在经过大学专业学习之后,不仅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知识,更要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构建出各种层次的计算环境实现问题求解,这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2挖掘相互独立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教学内容网络
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其教学的侧重点与教学方式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按照《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离散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核心知识单元、推荐知识单元和可选知识单元[5]。为了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我们选择包括数理逻辑、集合、关系、函数和图论初步等教学内容为核心知识单元;在其中穿插证明技术和特殊的图等内容作为推荐知识单元;而可选知识单元包括代数系统、基本计数和初等数论等内容,并则根据进度和学生的素质选择讲授。
离散数学课程是由教学目的高度统一的多个相对独立的内容组成,各个知识单元看似彼此独立,实际上存在着内在联系:集合论、数理逻辑和图论在抽象角度上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具体的代数系统,这样的知识网络图(如图1)引导学生对离散数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便于学生体会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刻地理解字母、符号、公式、图形等形式化概念,对课程知识有整体把握。
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实际应用领域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
⑴数理逻辑就是专家系统的基础,逻辑推理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持久的子领域之一;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