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新型城镇化视野下江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分析

时间:2014-08-16 10:2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傅兆君 王庆 点击次数:

摘要:为了应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本文站在新型城镇化视野下,通过客观分析江苏城镇化发展现状,辨析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概念及关系,提出江苏统筹城乡区域互动融合发展应该解决好大中小城市建设所涉及到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被城镇化的人口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小城镇体系发展,从而推动江苏城乡区域互动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4)03-0036-07
 
  一、新型城镇化基本内涵与理论分析
 
  对于城镇化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时空转换的过程,自民国将镇提升为行政单位以后,中国的城与镇都归于城市的范畴,城市化与城镇化成为同义语。[1]国内不同学者对城镇化的定义不尽相同,武友德、王源昌等学者认为城镇化包括直接城镇化和间接城镇化两个方面,直接城镇化—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分异,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间接城镇化—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的扩散,城镇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影响极为深广。[2]甘满堂认为,城市化的真实内涵并不是人口意义上的和地理意义上的居住集中,而是代表着一种文明、文化的过渡与转型,从农业、农村文明和文化向工业、城市文明和文化的转型,同时,城市化也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是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和结果。[3]顾朝林等学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指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导致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向城镇聚集,同时在聚集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将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周围扩散,并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演化的前提下衍生出崭新的空间形态和地理景观。[4]《苏联百科全书》对城市化的定义为:城市化是指城市在社会发展中作用日益增大的历史过程。城市化影响人口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统计结构、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生产力的分配及居住模式。
 
  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四个方面,也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之一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5]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业城镇化。[6]同其他发展城市化的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的动力和背景不一样。世界第一次和第二次城镇化发展依靠工业化推动,受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中国要完成城镇化也需要工业化。[7]同时,中国进行城镇化还面临非常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低碳排放的要求。[8]新型城镇化绝不应仅仅是盖楼房、修马路、建广场,仅用钢筋水泥包裹起来的新城镇,是伪城镇化,是钢筋水泥化。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
 
  传统城市化发展,导致中国出现二元结构,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在拉大,新型城市化,要求出现一体化发展,促进创新互动融合发展。城乡互动融合发展,是针对城乡分割而言的,就是指改变“重城轻乡”、“城乡分治”的发展方式,打破相对发达的城市与相对落后的农村之间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城乡关系由对立转向双向互动。任保平认为,城乡互动融合发展,主要体现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实现结合,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动,互为资源、市场以及服务,促使城市与乡村在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空间上协调发展。[9]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W·克里斯塔勒在《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中心地理论,他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为其周围区域提供服务,为城市的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A·廖什在《区位经济学》中从企业区位的理论出发,提出自己的中心地理论思想。在廖什看来,区域城市分布是不均匀的,以大都市为中心,围绕其周围的是数量较多、职能等级较高“多城扇区”和数量较少、职能等级较低的“少城扇区”,廖什认为这是提供货物和服务最经济有效的体系。由此可以得出,在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合理地设置城市数量和规模,使得各个城市之间形成有规则的层级关系,特别是注重中小城镇的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网络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10]
 
  地理学家J·戈特曼于1957年提出的大城市带理论,描述的是郊区城市化使得城市不断向周围蔓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农田分界日渐模糊,城市地域出现连成一片的趋势,进而形成大城市带现象。这对中国的城镇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注重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流,促进中国城镇化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提升城镇化速度的同时提高城镇化质量。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指出,当工业存在无限弹性劳动力供给的条件下,当工业部门以现行略高于农民平均收入的工资增雇工人时,就会有大量的劳动力流入,工业部门就能在现有的工资水平下得到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来说,不断提高城镇工业发展水平,吸纳社会劳动力,特别是乡村劳动力,促使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进而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现状。
 
  费景汉、拉尼斯认为刘易斯模型所忽视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是农业劳动力转入现代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他们认为农业到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痛农业部门出现大量显性失业人口;农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农业部门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因而农业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由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农业部门商业化程度的提高,二元经济结构被一元经济结构所取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因此,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商业化程度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二、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迫切性
 
  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科学技术、人口、资金以更快的速度向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地区集聚,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模式正在急剧变化。中国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始于1984年,中央首次提出发展小城镇,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经历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十一五”计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1950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详情见下表。表11950-2006年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时期城市化进程1950-1957年(健康发展时期)在广大东部地区撤销一批小城市,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枢纽城市;在广大中西部地区新建一批工业城市。1958-1965年(起伏发展期)“大跃进”期间,城市人口猛增,带来一系列包括城市就业、国民经济波动等问题;1961年以后,国家压缩城市人口,减少市镇建制。1966-1976年(停滞发展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建设缺少资金、设备、技术等资源投入,新城市很少建成,老城市无力发展,中国城市处于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之中。1977-1985年(恢复发展期)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城市经济中心作用加强,城市建设和规划逐步走上科学轨道,城市设置进入恢复发展时期。1986-1998年(快速发展时期)市镇设置标准得到重新调整,扩大了非农业人口的范围并适当地降低了条件,适应了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需要。1999-2006年(稳定发展时期)城市设置过程趋于稳定。资料来源:顾朝林、于涛方、李王鸣等:《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科学出版社,2008)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转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并开始逐步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拉动工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均GDP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且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城镇化的变化速度。如下图所示。
 
  图1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概况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深刻影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将会带来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给进城务工的广大农民工带来经济机会和社会效益,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迁移,在城市住宅建设和交通网络建设方面都会产生新的投资需求,以及伴随着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不仅决定着本国经济走势,也将对各国对华投资和对华出口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和贸易活动会更趋活跃。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的可持续城镇化建设也是全球应对环境挑战的主要措施之一。工业化发展带来经济的腾飞,推动城市化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端,城市化促进了工业化发展。城市的集聚作用,吸引周围各种物流、能流等向其自身集聚,这些资源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初始动力,城市化增加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潜力,为工业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生存保障,同时带来大量的人口集聚。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旨在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提高城镇化的量,另一方面不断城镇化的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促进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强大的经济后盾。
 
  总的来讲,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史无前例的挑战。城市为农民工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但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就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等许多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别,他们一直处于“半城镇化”状态。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大量土地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这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面临转型。为了保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多个问题: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农民市民化、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城乡土地利用等,这迫切要求转变以前旧的城镇化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