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新型城镇化视野下江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分析(3)

时间:2014-08-16 10:2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傅兆君 王庆 点击次数:

  五、政策建议
 
  欧美城镇化历史比我国久远,城镇规划与管理上历来贯彻理念创新与和谐发展的思路,在城镇化发展质量方面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法国,很多即使上百年的老房子质量同现代建筑相比均属上乘;巴黎在奥斯曼时代建造的地下排水网络至今仍在良好地运行;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城市开始尝试紧凑型、集约化的城镇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公共交通节点为基础推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发展城镇化地区的城区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率,这种新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遏制城市的郊区化,从而保护农业等用地,减少民众对机动车的使用,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一方面为相关城区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澳大利亚第五大城市阿德莱德,把控制碳排放量作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通过在市区建设更多的高层住宅,使中央商务区能容纳更多居民,减少交通流量,减轻了发展公共交通的压力,同时有计划地保留一部分农村土地,用以获得多种利益。
 
  同时,吸取拉美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遭遇的种种经验教训,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有效地遏制此类问题的出现。在拉美国家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大量失去土地后进入城市的居民没有获得稳定的工作,反而恶化了国家的整体经济环境。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城镇化可能面临动力不足,未来农村可向城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明显不足,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空城”现象。这说明,城镇化发展一定要与市场现状相协调,不可盲目用行政手段推动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对于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借鉴我国台湾的成功经验。在台湾的城镇化过程中,台湾地区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能分享到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农民借助这些收益资本进行创业,促进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
 
  从培育创新型都市圈的理念出发,实现大、中、小城市体系的统筹发展,从全局出发,带动整个区域城乡的发展,应当着眼于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人口激增、就业压力、社会事业、资源环境等迫切问题。首先,新型工业化能够为城镇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可以为城市化提供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新型工业化要求在提高工业总产值的同时提高工业发展的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其次,区域交通运输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可以拉动当地的消费需求,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可以促进区域之间的资源、信息的交流互动,从而间接影响当地的产业布局,进而影响当地的城镇化进程;最后,妥善处理城市人口问题。城镇化的核心归根到底还是人们生活方式等的城市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逐渐增加,城镇人口的增加为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这对推进城镇经济的繁荣发展影响深远。在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中,要妥善解决被城市化的农村居民在就业、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健全社会土地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人口数量及结构与城镇化发展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相协调,从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重点在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新农村建设要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增加农民收入要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来实现,加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带动农业快速向前发展,同时普及农业科技生产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均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其次,为了促进城乡居民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形成,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通信、饮水、卫生、村容村貌等生活设施规划方面要因地制宜,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最后,在城镇化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牺牲农村的利益为代价的,农村不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也受到城市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的影响,在发展新型城镇化时期,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提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的质量。[13]
 
  发挥小城镇在实现城乡互动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明显优势,依靠小城镇由交通便利带来的区位优势,承接大中小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构筑城市、乡村工业化互动融合发展的缓冲带。在较高等级的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小城镇具有中介作用,是沟通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尤其是在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上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在小城镇比较密集的地区,随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向外延伸,小城镇的区位优势得到显著提升。随着小城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凸显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的改善,相对较低的城镇土地利用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吸引着大量投资。小城镇未来发展方向就是中等城市进而大城市。要建立健全、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与产业布局相呼应、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要因地制宜,根据江苏三大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城镇发展的数量与规模。通过合理规划小城镇发展,促进城乡在交通运输、能源设施、信息设施等方面资源共享,完善和加强小城镇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作用。为了确保城镇化稳步推进,实现城市规模由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再到大都市的逐次递增,从数量上保证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与农村区域的便捷交通设施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就近就业,通过小城镇对乡村人口的吸引力,为城镇化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注重农民权益的保护,提高环保意识,实现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任放.中国市镇的历史研究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10.
 
  \[2\]武友德,王源昌.国家战略与中国特色城镇化——来自云南的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4.
 
  \[3\]甘满堂.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39.
 
  \[4\]顾朝林,于涛方,李王鸣,等.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
 
  \[5\]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11):57.
 
  \[6\]许青云.河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区域经济,2012(9):112-114.
 
  \[7\]陆大道,宋林飞,任平.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何走向科学发展之路\[J\].苏州大学学报,2007(2):1-7.
 
  \[8\]仇保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0(4):56-58.
 
  \[9\]任保平,任宗哲,等.统筹城乡视角下城乡双向流通的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6-7.
 
  \[10\]傅阳.从德国城乡建设的经验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实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增刊):265-271.
 
  \[11\]储东涛.江苏现代化进程中若干重大政策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12(1):77-82.
 
  \[12\]储胜金.世界现代化模式对江苏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46-150.
 
  \[13\]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城乡一体化-苏州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5-155.(责任编辑、校对:陈东林)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