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23 15:1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黄华 点击次数:
摘 要 利用BIM技术,按照创建多元情境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特点,通过BIM实验室中一个能进行真实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平台对多元情境进行整合,探讨BIM在创建“整合的多元情境”中的应用。
关键词 BIM;整合实践范型;多元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36-02
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在学科教育和具体应用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刚毕业的学生无论在知识和能力上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再学习、再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1]。这反映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在课堂和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一个能模拟真实生产生活的一个整合的多元的情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应用BIM技术,建立BIM实验室,创建一个整合的多元情境的思路和方法,以克服单一情境仅能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的系统性不足、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未来从业者的要求等问题,从而改革教学模式,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1 BIM技术概述
对于BIM,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委员会给出了一个定义: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即建筑信息模型,是在开放的工业标准下对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及其相关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的可计算/可运算的形式表现,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以更好地实现项目的价值[2]。“BIM是创建并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的过程。”在最为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创建“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为项目各参与方以及最终用户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3]。BIM结构包含了数字模型和行为模型,即与几何图形及数据有关的数据模型和与管理有关的行为模型,两个结合并通过关联为数据赋予意义,以模拟真实世界的行为[4]。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BIM具有以下特点:可视化,模拟性,基于开放性标准化的各阶段多专业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平台,包含的信息具有可协同性、一致性和可计算性,数据模型和行为模型的有机结合体,能模拟真实世界的行为,集成性。
2 基于BIM的整合实践范型多元情境创建
整合实践范型的多元情境
1)情境的概念及分类。情境是指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5]。情境可以分为:促进知识技能获得的条件性情境;真实、复杂的日常情境;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宏情境”[6]。在这些情境分类中,每一种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同时,由于教育实践的真实性、复杂性特点以及在真实活动和任务中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践中的情境往往是多元的、优势互补的。因此,需要创建整合的多元情境。
2)整合实践范型的多元情境特点。整合的多元情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②是多元的实践共同体;③在真实的活动与任务中学习;④教师的“支架作用”;⑤真实性评价。
BIM在创建整合实践范型的多元情境中的应用 整合实践范型多元情境的特点,决定了创建这种多元情境的具体要求和条件。经过研究BIM相关技术、理论和方法,相关软件功能,结合整合实践范型多元情境创建的要求以及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特点,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造价专业整合实践范型的多元情境的创建中,能非常有效地在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创立这种多元情境,为学生构建一个实践共同体。这对于改革传统的课堂和校内实践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满足行业对未来从业者的要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BIM构建促进知识技能获得的条件性情境。条件性情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它的创设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主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能解决知识学习的抽象性和去情境化的局限。
条件性情境创建的基本条件是需要有意义的和丰富的情境。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所包含的巨大的信息量,信息种类完整、系统,信息数据一致这些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学的内容,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以BIM为载体,以BIM相关软件为主要工具,各种视频、动画、文字、图片为辅,分别呈现不同阶段的建设项目过程的相关信息。既可以呈现整个建设项目,又可呈现某个构件;既可以呈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又可以呈现其中的某个阶段;既可以呈现三维动态视频、动画,又可呈现二维视图及各种静态图形图像、文本等。
BIM提供的这些情境是丰富的、有意义的。BIM所创建的情境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现实情境相类似,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和仿真性,从而使教学过程与现实中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这更加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索,因而这样的情境也更加具有意义。因此,BIM创建的情境完全能满足创建条件性情境的要求。
2)利用BIM创建真实、复杂的日常情境。科林斯认为,学生参与真实的活动与任务创造了理解与经验的互动机会,它是学生获得不同于学校理想环境中产出观点的唯一途径[7]。创建真实、复杂的日常情境,其目的主要是构建学习者的社会性知识,并适应某种文化。知识正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自身的认知过程而建构的[8]。而构建学生社会性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创建“实践共同体”。它能给学生的认知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而这个“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的条件是:需要一个平台以帮助共同体成员之间进行社会协商与理解;互动、协商的策略多样化;能有效地调节与监控实践共同体。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