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07 13:5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 杨光鹏 秦金虎 点击次数:
3围岩蚀变
3.1蚀变类型
本矿床围岩蚀变从低温到高温变化均有,主要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石榴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绿帘石化、大理岩化。次有片理化、云母化、钠化、钠黝帘石化、阳起石化、磁铁矿化、褐铁矿化及孔雀石化等。
(1)硅化,主要见于个旧组地层的第一、第三、第五段中。表现为大量的细脉、团块、大部分呈不规则状穿插。下部的隐伏矿层中石英呈团脉状沿白云石间粒及裂隙充填,交代。在矿化强烈和金属矿物富集的部位硅化随之变强,产于个旧组地层中的矿化体表现尤为显著。
(2)绿泥石化,主要见于变基性火山岩中。多为角闪石、辉石及黑云母等暗色矿物被绿泥石交代而成残留-假象形成(图2、3)。与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等共生。深部Ⅲ、Ⅳ、Ⅴ号矿体的形成多与此蚀变相关。在铜矿化集中部位该蚀变也相应强烈。
(3)石榴石化,主要见于变基性火山岩中。石榴子石多为钙铁榴石、钙铁铝榴石,呈变斑晶。一般为暗棕褐色,红棕色及浅棕略带土黄色,少量为暗黄棕色或浅黄绿色。大部分熔蚀边发育,晶形不明显,少量可见五角十二面体及四角三八面体。颗粒一般为1-5mm,个别晶体达7-8mm。石榴子石变斑晶集中部位往往黄铜矿化强烈。
(4)黄铁矿化,在矿床整套地层中均有发育。表现为星散状、细脉状、浸染状及团块状。个旧组地层中以星散状为主,兼有细脉状。在变基性火山岩中黄铁矿与铜矿化共生,总体表现为上铁下铜的矿化组合(图4)。
(5)碳酸盐化,主要见于变基性火山岩中,方解石细脉与长石细脉呈不规则状穿插。多为斜长石及角闪石被方解石交代形成。在基性火山岩中间夹一定厚度的大理岩是沉积韵律划分的主要依据。
(6)片理化,主要见于变基性火山岩中,片理化强烈部位可见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片状及少量柱状矿物呈连续的平行排列。
(7)孔雀石化,主要见于见个旧组地层中。是Ⅰ号、Ⅱ号矿带中的矿化体普遍的蚀变类型,少量Ⅲ号矿带中的矿化体也具此蚀变(图5)。
3.2蚀变与矿化的关系
矿区因火山多期次活动,造成蚀变多次叠加,形成绿泥石化、石榴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等蚀变。
早期火山喷发使岩浆热液侵入,主要形成钠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形成长石、绿泥石和绿帘石等矿物,并发育星点状、斑点状磁铁矿,硫化物矿物初步富集。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早期的矿石发生重结晶作用,伴随亲氧元素的带入,主要形成方解石脉、石英脉及黄铜矿及斑铜矿。后期构造、次火山岩热液的强烈作用,继续带入大量成矿物质,对先前形成的各种矿物将其空间赋存状态进一步改造,同时各种蚀变
矿物再一次进行交代-蚀变反应(图6)。
4结论
矿化体围岩蚀变与矿化在时间、空间上有着密切联系。矿化体中的含石榴子石变斑晶凝灰岩,碳酸盐化岩体及大理岩层在勘查过程中对矿化体的揭露和划分沉积旋回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也可根据蚀变岩石的类型、特征,预测体赋存的位置以及矿化富集的程度。石榴子石富集的部位有强烈的黄铜矿化,往往有较高品位及工业矿体的产出。变钠质基性火山岩中的大理岩层是划分沉积旋回的直接标志。早期在磁铁矿及硫化物初步形成的阶段进行钠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磁铁矿化,随温度的升高,发生重结晶作用,末期以碳酸盐化、硅化为主。岩浆的多期次活动,为矿床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同时也对成矿物质进一步叠加改造。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