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01 10:3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高晓东 点击次数:
摘 要:岩溶地区场地地基在现状条件以及地下水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土洞均会继续发展,甚至会有加快发展的可能,对建筑物基础施工造成较大困难,同时造成地基基础无法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对基础受力产生不利影响。文章结合深圳龙岗地区典型的“溶槽、土洞及岩溶较发育——发育”不良地质状况,通过对岩溶地区场地溶洞及土洞探测方法的选择,及场地地基加固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应用,提出了适合的场地加固处理具体方法和监控措施,并得到实际效果的检验。
关键词:岩溶探测;地基处理措施;质量监控重点;
1 工程概况
某花园位于龙岗中心城,总用地面积150442.6㎡,总建筑面积287980㎡,二期14~22栋为9~18层的中高层住宅楼,上部为剪力墙结构、一层地下车库(互相连通式)。其中22栋原设计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桩基,因冲(钻)孔过程中出现土洞及岩溶等不良地质情况,造成施工难度大、工期长、费用高。经组织几次专家论证后,决定先对场地溶槽、溶洞及土洞等进行地基处理后,并将基础改为“CFG刚性桩+筏板”的复合地基基础。
该场地长约120m宽约70m,面积约8400㎡。因场地属龙岗区典型的“溶槽、土洞及岩溶较发育——发育”不良地质状况。在现状条件下,以及地下水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土洞均会继续发展,甚至会有加快发展的可能,对建筑物基础施工造成较大困难,同时造成地基基础无法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对基础受力产生不利影响。
2 不良地质情况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中已揭露的岩溶溶槽、溶洞及土洞情况:
(1)场地内有两条溶槽:1号溶槽位于场地西南部,沿北-南西方向延伸,宽约6~20m,沟底距地面约48~64m,岩石溶蚀深度约20~40m;2号溶槽位于东部,沿北-南东方向延伸,规模较小,宽约2~8m,沟底距地面约48~53m,溶蚀深度约20~28m,在北西端与1号溶槽交汇。
(2)通过2个勘察钻孔发现的2个溶洞为:溶洞埋深-43m左右,洞高1.1~3.7m且洞内充填有流塑~硬塑状粉质粘土;
(3)通过13个勘察钻孔发现的13个土洞为:土洞最大埋深-76.1m、最小埋深-24.8m,最大洞高10.5m、最小洞高1.1m,所有土洞内均充填有流塑~软塑状粉质粘土。
(4)已发现的2个溶洞和13个土洞中,除1个土洞埋深为-24.8m外,其它土洞溶洞埋深均深于-25m以下。
3 岩溶探测
经专家论证提出,再对地表25m以内范围的土层进行“地质雷达详探”,只有通过详探作出结论,才能为下一步的场地地基加固处理提供可靠依据,进行详探的最好方法是 “地质雷达探测法”。
3.1重新进行“地质雷达探测”的主要任务
在上述15个勘察钻孔已发现2个溶洞、13个土洞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场地内土洞和溶洞的发育状况(范围)。并重点查明埋深25m以内的“浅层土洞”的分布、大小及发育规律,为场地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条件。
3.2 “地质雷达探测”的成果与结论
业主方委托了“深圳市中大地质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场地地质雷达探测,通过对雷达剖面图的反复处理、对比分析后,最后确定出10个“异常点”,并采用钻孔对10个异常点进行了检验对比。地下25m以内探明的溶洞、土洞及“砾石集合体”如下:
(1)距21栋住宅楼2m处的“溶洞”1个,宽×高分别为9×3m,地下埋深-21.5m,洞内充填物为“砾石夹粘土”;
(2)距21栋和14栋1m处的“土洞”2个,宽×高分别为6×3m和6×2.5m,地下埋深分别为-16m和-22.3m,洞内充填物为“软~流塑状粘土”;
(3)其它8个异常情况的钻孔结果均为“砾石集合体”(偶有砂岩孤石),地下埋深-7~-20.5m不等,“异常地质体”的宽×高约为6×4m~22×5m不等。
4 岩溶场地地基处理的特点与难点
4.1 地基加固处理的特点
通过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及地质雷达探测情况分析,该场地约8400㎡区域内分布有溶槽、溶洞、土洞约20处,属龙岗区典型的“溶槽、土洞及岩溶较发育——发育”不良地质状况,场地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案必须先进、可靠且易操作。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