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15 16:2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岳 点击次数:
总而言之,民生水利的基本框架,要正确把握民生水利的六个方面的问题,以及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目的是有利于合理确定改善民生水利的方式和步骤,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
7.2长效机制
发展民生事业、改善群众生活重在机制,贵在长效。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因为民生相当多的问题属于社会公共需要,从公共财政的特征要求财政政策,主要是提供基本民生为目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逐步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加强投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应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遵循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为贯彻中央精神,2010年陈雷部长在全国厅局长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深入研究民生水利发展问题,建立和完善民生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民生水利的长效机制,关键是靠政府的投入。因此,在国家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同时,水利资金安排也应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利,要通过改革建立起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建立民生水利的长效机制。因此,建立民生水利的长效机制要从三方面着手:(1)要以国家层面为主,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涉及民生水利的力度。(3)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民生水利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
8、民生水利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性
8.1阶段性
民生问题是我们党始终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但其内涵及其要素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扩展。因此,民生问题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水是民生之源,用水是民生之本,水安全是民生之基,水环境是民生之依。因此,水利工作不仅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而且民生水利需要以水利发展作为基础,改善民生必须与水利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民生水利也应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体现初级阶段的特色。因此,在不同时期,民生水利问题的重点和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水利事业发展是我们解决好民生水利的当务之急,并应当作为解决民生水利问题的重中之重。总之,民生水利问题在具体内容上,应体现其阶段性。首先是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然后进入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生活质量”问题。因此,民生水利问题不仅有很强的动态性,而且在不同社会和相同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水资源条件,广大
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问题的期望和诉求是不相同的。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发展的不同阶段,民生水利涵盖的内容不同,因此,解决民生水利问题的重点和标准也不相同。因此,要制定民生水利的阶段性目标,确保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实践过程中,准确实现“发展水利、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最终目标。
8.2区域性
区域性涉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因此,在区域性上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统筹流域和区域的水利协调发展。实践表明,东、中、西部,城市和农村,流域和区域之间的民生水利问题表现各异,不同阶层群体对民生水利的诉求各不相同,解决这些民生水利问题的难易程度、紧迫程度和方法措施也不尽一致。因此,遵照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基本水情,按照东、中、西和东北经济区的不同特点,要分别列出不同区域的近期和远期不同需求的民生水利问题。总而言之,既要处理阶段和区域的差异性,又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9、民生水利的重点领域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民生水利问题也是不断发展的,在解决了原有的民生水利问题以后,还会出现新的民生水利问题。因此,不仅要紧紧围绕保障民生推进水利发展,而且要全面推进民生水利的新发展。当前民生水利的重点领域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
(1)紧紧围绕当前水利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抓好能改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问题的落实。
(2)将加快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
(3)以防洪防旱、防灾减灾水利综合保障体系为核心,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采取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扭转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的局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高人民的安全感。
(4)紧紧利用国家政策倾斜农业发展的机遇,实施各类水利惠民富农项目,围绕“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为缩小地区差距,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政策要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更多地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包括解决好水库移民的历史遗留问题,边远地区的无电、缺电问题。
(6)创新民生水利的服务方式,为方便广大公众直接参与,可在信访部门增加一个“民情室”,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创建“民情在线”电子政务平台。
综上所述,民生水利的核心是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消除饥饿和贫困、减少与水有关的灾害、人的生活质量、健康、农业和农村发展、水电开发、食品安全、性别平等以及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人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生命价值、健康价值等不断得到尊重等等。因此,民生水利保障的覆盖面应十分广泛,惠及对象是全体人民,要首先解决当前基本民生水利中的突出问题。针对民生水利的重点领域,注重改善现实民生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把民生水利工程既定的任务抓紧、抓细、抓实,打好攻坚战,为保障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家经济的稳定较快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持续提高奠定坚实的动力基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应制定民生水利长远发展目标,并为民生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必需的资金和物质保障。
10、全面推进民生水利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我们不难看出,党中央把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这一事件看作头等大事来对待。
民生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和谐社会理念的最终实现,有赖于民生问题的彻底改善。因此,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并结合民生水利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民生水利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民生水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约专家视点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历史欠账太多,最需要加强。因此,民生水利的核心要从民生角度审视水利工作,民生水利的根本任务是保障民生目标的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水利建设,目的就是进一步发挥水利对国计民生的支撑和综合保障功能,促进社会和谐。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要坚持以人为本和遵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调整水利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民生水利作为首要目标,“发展水利,改善民生”,调整水利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水利抗灾减灾能力,提高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仍然是主体,因此,围绕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民生水利建设,充分体现了全体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促进水利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有水的安全感、亲切感。民生水利涉及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因此,解决民生水利问题需要多部门和多项工程相互配合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已把民生问题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生问题的指示精神,在2010年的全国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利建设亟需提速。尽管近年来民生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水利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不能简单地把民生水利局限于某些具体工程项目上。强调民生水利,旨在树立一种发展理念,倡导一种价值取向,确立一种实践要求,实现一种目标追求。”但正如陈雷部长指出的,“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基本水情,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水利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