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02 11:5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董哲仁 点击次数:
3.2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
我国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高原,流经高山峡谷和丘陵盆地,穿过冲积平原到达宽阔的河口。上中下游所
流经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很大差异.以长江为例,长江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大台阶状.长江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据统计,流域的山地、高原面积占全流域的71.4%,丘陵占13.3%,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形成峡谷型河段、丘陵型河段及平原型河段o与长江干流相连的湖泊众多.长江流域为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且高原峡谷河流两岸常有立体气候特征。流域内形成了急流、瀑布、跌水、缓流等不同的流态。
河流上中下游由多种异质性很强的生态因子描述的生境,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条件,这种条件对于生物群落的性质、优势种和种群密度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产生重大影响.在生态系统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河流沿线各具特色的生物群落,形成了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仍以长江流域为例,流域大部分处于中亚热带植被区,介于暖温带和南亚热带之间,并有青藏高原高寒植物和垂直地带性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在我国植物3980个属、近3万种种子植物中,长江流域的植物分别占属的2/3和种的1/2.长江流域在世界大陆动物区系中,分属古北界青藏区、东洋界西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三大区.生活着白唇鹿、藏羚、野牦牛、麋鹿、猕猴、华南虎、石貂以及大鲵、丹顶鹤等多种动物.珍稀动物就有大熊猫、白暨豚、朱鹮等22种.长江水系约有鱼类370种,其中纯淡水鱼类294种,咸淡水鱼类22种,海水鱼类45种,海淡水洄游鱼类9种,像中华鍀是溯源产卵洄游鱼类,每年秋季从大海逆流而上到长江上游产卵,幼鱼顺江游到大海。
3.3河流的蜿蜒性
自然界的河流都是蜿蜒曲折的,不存在直线或折线形态的天然河流.在自然界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河流的河势也处于演变之中,使得弯曲与自然裁弯两种作用交替发生.但是弯曲或微弯是河流的趋向形态.另外,也有一些流经丘陵、平原的河流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分岔散乱状态.一些分岔散乱状态的河流归人主槽形成明显的干流,往往是由于人类治河工程的结果.需要强调指出,蜿蜒性是自然河流的重要特征.河流的蜿蜒性使得河流形成主流、支流、河湾、沼泽、急流和浅滩等丰富多样的生境.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河滨植被、河流植物,为鱼类的产卵创造条件,成为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的栖息地和避难所o由于流速不同,在急流和缓流的不同生境条件下,聚集着不同的生物群落--急流生物群落和缓流生物群落。
3.4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
自然河流的横断面也多有变化.河流的横断面形状多样性,表现为非规则断面,也常有深潭与浅滩交错的布局出现o显然,不存在梯形或矩形等几何规则断面的自然河流.河流浅滩的生境,光热条件优越,适于形成湿地,供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栖息.积水洼地中,鱼类和各类软体动物丰富,它们是肉食候鸟的食物来源,鸟粪和鱼类肥土又促进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又是植食鸟类的食物,形成了有利于珍禽生长的食物链.由于水文条件随年周期循环变化,河湾湿地也呈周期变化o在洪水季节水生植物种群占优势.水位下降后,水生植物让位给湿生植物种群,是一种脉冲式的生物群落变化模式.而在深潭里,太阳光辐射作用随水深加大而减弱.红外线在水体表面几厘米即被吸收,紫外线穿透能力也仅在几米范围.水温随深度变化,深水层水温变化迟缓,与表层变化相比存在滞后现象。由于水温、阳光辐射、食物和含氧量沿水深变化,在深潭中存在着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如浮游动物一般是趋于弱光的.它们白天多分布在较深的水层,夜晚则上升到表层。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