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电气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2)

时间:2013-08-29 11:0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戴宪滨 点击次数:


  3.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创造性研究和服务性工作”等领域对创新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职业技能。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引入并参与课堂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组建教学团队,加强跨学科、跨专业教师间的协作,优势互补。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工作,根据各专业及学科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和调研,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活动,使教师及时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另外,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积累工程经验。
  4.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3]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实验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多层次、模块化的电气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由如下部分构成:基础实验模块(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子技术、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基础课程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应用实验模块(继电保护、高压、自动装置、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变电站设备装配实习等专业课程和工程应用能力实训)、综合实验模块(电力系统、变电站仿真、电网仿真)、设计实验模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实验模块(学科、科技、技能竞赛、学生研究计划等各项创新活动)及社会实践模块(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思想政治实践、文化艺术实践等)六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实验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综合实验模块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设计实验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个性与专长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科学探索的精神;创新实验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模块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及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借助课程实验平台、集中实践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使课内、课外、社会三大课堂有机结合,并始终贯穿于电气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
  5.走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以高校为技术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企业、高校、政府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做中有学、学中有做”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电气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以能源电力行业和输配电装备制造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实践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建立校企联盟,将产学研合作打造成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使学生顺利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实现从大学到“职场”的无缝对接。
  6.构建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1)教育观念评价。包括院系创新教育的定位与规划;培养目标是否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课内外创新教育途径、方式设计与培养模式构建等。
  (2)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评价。课程结构、内容评价包括创新课程数、各类创新型实践环节开展情况、实验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比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学科跨度等。
  (3)学生科研能力评价。承担科研课题、参加学术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4)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学术成果、开展创新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
  (5)对教师的评价。框架由能力、积极性与工作态度、业绩三项构成。评价内容包括:教师对教科书、日常生活、人生道路等方面的指导能力;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和热爱程度、教师的责任感等等。
  7.其他方面
  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开设高水平的专业基础课,给学生以学术智慧的启迪。举办前沿领域专题研讨班,为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活动做准备。资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性的科学实践活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通过资助学生赴海外高校交流学习,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三、结论
  现代电子科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传统的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使电工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美、日、欧发达国家重视人才培养的创造性,强调人的自由发展是人才具有创新意识的前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国家、社会和大学三个层面制定了完善的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的科学体系。这些对于我国当前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劲松,朱蓉蓉,洪林.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原则·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3-5.
  [2]马洁.论应用型人才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16-118.
  [3]林雪燕.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集美大学学报,2011,(1):83-85.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