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26 13:5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波等 点击次数: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竹叶样品粉末1.0000g(±0.0020)6份置于锥形瓶中,分别加入60%的乙醇10mL、15mL、20mL、25mL、30mL、40mL,调整pH值为7.0,在室温下浸泡提取30min抽滤,转移滤液至100mL容量瓶中,用60%的乙醇定容至刻度线,用移液管准确移取样液1mL于50mL容量瓶中,按照1.3中方法测定其吸光度,得到提取剂用量对竹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趋势(见图2)。
由图2可知,提取剂乙醇用量在<30mL时对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较大,当乙醇用量达到30mL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达到最大值8.441%,在30mL之后影响逐渐减弱,在40mL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反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溶剂中有效成分浓度高,临界层浓度差小,原料的有效成分不利于扩散引起的。因此,对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中提取剂用量控制在20~40mL为好。
2.1.2 提取剂浓度对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竹叶样品粉末1.0000g(±0.0020)5份置于锥形瓶中,分别加入30mL浓度为40%、50%、60%、70%、80%的乙醇,调整pH值为7.0,在室温下浸泡提取30min抽滤,转移滤液至100mL容量瓶中,分别用对应浓度的乙醇定容至刻度线,用移液管准确移取样液1mL于50mL容量瓶中,按照1.3中方法测定其吸光度,得到提取剂浓度对竹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趋势(见图3)。
由图3可知,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随着提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70%后影响逐渐变小,在浓度为80%的时候达到最大值8.208%。因此,从经济方面考虑,对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中提取剂浓度最好控制在60%~80%。
2.1.3 提取浸泡时间对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竹叶样品粉末1.0000g(±0.0020)5份置于锥形瓶中,加入60%的乙醇30mL并调整提取液pH值为7.0,在室温下分别浸泡提取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抽滤,转移滤液至100mL容量瓶,用60%的乙醇定容至刻度线,用移液管准确移取样液1mL于50mL容量瓶中,按照1.3中方法测定其吸光度,得到提取剂提取浸泡时间对竹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趋势(见图4)。
由图4可知,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提取浸泡的时间的增加,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明显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提取率会有所下降。其中提取浸泡时间为40min时候达到最高值7.069%,在50min时提取率下降,这是提取剂中乙醇挥发,导致提取剂中有效成分减少的原因。所以,对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提取剂浸泡时间控制在30~50min为佳。
2.1.4 提取液pH值对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竹叶样品粉末1.0000g(±0.0020)6份置于锥形瓶中,加入60%的乙醇30mL,分别调整提取液pH值为5.5、6.0、6.5、7.0、7.5、8.0在室温下分别浸泡提取30min抽滤,转移滤液至100mL容量瓶,用60%的乙醇定容至刻度线,用移液管准确移取样液1mL于50mL容量瓶中,按照1.3中方法测定其吸光度,得到提取剂提取液pH值对竹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趋势(见图5)。
由图5可知,提取液pH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但影响力度不大。实验中黄酮类化合物最高、最低提取率极差仅为1.010%,所以调整提取液pH值为7.5即可。
2.2 正交试验
以单因素实验为依据,为全面分析研究提取剂用量、提取剂浓度、提取浸泡时间、提取液pH值等因素对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选用在实验过程中提取率较高的范围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见表1、表2、表3。
分析表2得出,对于醇提取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4个影响因素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力度大小:提取剂用量>提取剂浓度>浸泡时间>pH值。且醇提取秦巴山区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为A3B3C1D2。即采用浓度80%的乙醇40mL,在提取液pH值为7.5的条件下室温提取浸泡30min,其提取率最高。
由于正交试验中没有包含该试验组,所以继续进行验证实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按照1.3中方法进行3组平行实验后,得到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8.664%,高于单因素实验中提取率最高值8.441%(2.1.1)。
3 实验结论
本实验设计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最终确定了醇提取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即用浓度为80%的乙醇提取剂40mL在提取液pH7.5的室温环境下提取浸泡30min,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高达8.664%。其提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中,乙醇提取剂用量的影响力度最大,所以用适量的提取剂有助于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
参考文献
[1] 高志强,江相兰,宋仲容等.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评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38-43.
[2] 杨兰,白勇.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3(5):23-25.
[3] 郑渊月.毛竹叶活性多糖、类黄酮的中试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D].南昌大学,2006.
[4] 汤建萍,周春山,涂秋云等.微波辅助提取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4):671-674.
[5] 郭雪峰,岳永德.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083-8086.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