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20 11:1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洪俊轩等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 评估术前降钙素原(PCT)对成人胆囊炎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性收集我院2012年1月 ~2014年4月胆囊炎患者的术前降钙素原和术后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胆囊炎组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坏疽穿孔性胆囊炎三组。按照感染程度分为单纯性胆囊炎和严重感染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穿孔性胆囊炎)两组。结果 总共有73例胆囊炎患者,其中单纯性胆囊炎25例,化脓性胆囊炎34例,坏疽穿孔性胆囊炎14例。PCT值随胆囊炎严重程度依次递增,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0.42±0.15 vs 1.50±0.82 vs 3.52±1.88ng/mL,P<0.01)。当PCT的阈值为0.765 ng/mL时,其诊断感染性胆囊炎(化脓性和坏疽穿孔性胆囊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42%、100%、100%、78.13% 。结论 术前降钙素原预测胆囊炎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降钙素;胆囊炎;术前预测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B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由于胆囊管的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右上腹绞痛伴有明显的压痛和或腹肌强直,此疾病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依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胆囊炎可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坏疽穿孔性胆囊炎,各类型胆囊炎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尽相同。单纯性胆囊炎可保守治疗;化脓性胆囊炎一般主张尽早手术,如不手术,可能导致病情进展,胆囊坏疽穿孔,造成腹膜炎。坏疽穿孔性胆囊炎,穿孔局部如果不被网膜包绕,死亡率可高达30%,故需急诊手术。但是各类型的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于术中所见及术后的病理检查,目前术前无明确指标用于指导胆囊炎的分型。因此,术前早期准确判断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对控制其病情发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时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生理情况下,血浆中降钙素原(proealeitonin,PCT) 含量小于0.1ng/ml, 难以测出。而在细菌感染情况下,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可以在2~3h后大量释放。PCT在体内外稳定性好,方便临床检测。所以,PCT诊断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早期诊断价值[1]。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广泛地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目前,降钙素原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及其预测价值少见报道。所以,此文章旨在探讨术前降钙素原的检测对胆囊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连续地统计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就诊的胆囊炎患者,诊断都经过了手术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排除胆囊癌、胆囊肉瘤、胆囊类癌等恶性肿瘤。
依据术中所见和术后组织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单纯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坏疽穿孔性胆囊炎三组。各类型胆囊炎诊断依据为:单纯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充血,粘膜水肿,上皮脱落,白细胞浸润,胆囊与周围无明显粘连,解剖关系比较清楚,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化脓性胆囊炎可见胆囊明显肿大、胆囊壁充血水肿、肥厚,表面可附有纤维素性脓性分泌物,炎症已波及胆囊各层,有片状出血灶,粘膜发生溃疡,胆囊腔内充满脓液,并可随胆汁流入胆总管。胆囊与周围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手术难度较大,出血亦多。坏疽性穿孔型胆囊炎:胆囊过分肿大,导致胆囊壁血运障碍,胆囊壁有散在出血,小脓肿形成,胆囊有局部或者全层坏死,胆囊壁有破孔,呈坏疽性改变,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
1.2方法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术前降钙素原及手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降钙素原(PCT):采用一步免疫夹心法检测,应用生物梅里埃与BRAHMS联合开发的mini VIDAS全自动荧光定量分析仪及PCT配套试剂上机检测,该仪器检出阈值为0.05ng/mL。PCT检测需在入院时、手术前空腹4h以上抽取静脉血2mL,3000 r/min×10min分离出血清后2h内上机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先进行分布类型确定,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其两独立样本的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两者以上样本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于计数资料,两独立样本的比较采取χ2分析,两者以上样本的比较采用R×C。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PCT预测感染性胆囊炎的最优值及其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并判断PCT预测胆囊炎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统计过程采取SPSS17.0统计软件包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