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推广的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响应新课标的迫切要求。小学数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分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经验所得。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在以计算机和光纤通信技术为代表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教育是信息技术的源泉,是一门服务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基础学科。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偏重于灌输式教育,分数决定一切,学生牢记公式和解题方法,根基扎实,在世界级数学竞赛中屡获殊荣,在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研究(TIMSS)和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中表现卓越,引起国际数学界的关注,但创新意识较差,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探索任重而道远。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都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实现有效性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理论本位与情境设置
通过调查得知,数学在我国小学科目受喜好程度为最低。我国的数学教育始终没有摆脱理论的桎梏,一条概念首先要背诵,然后围绕这条概念翻来覆去地进行大量机械化习题训练。若干条基本公式演变为十多条诱导公式,拟作十分复杂的习题来进行训练。学生通过基本公式进行演化计算,能够得出正确结果,却不明白做题的意义何在。这就是理论本位的弊端,复杂的理论操作掩饰了理论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最初掌握这个概念的目的。
应该转变理论本位的教学理念,对待简单的数学定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重复做题强化记忆,而是绞尽脑汁设置与理论相关的实际情境,根据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抽象死板的理论。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锻炼了自己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推演能力。同时也要回归理论本体,否则会导致数学理论基础羸弱。
2.以应试为目的与以应用为目的
从科举考试到八股文,再到高考制度,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优异成绩,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教育不公平也促使教育目的向应试看齐。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考要经历数次“人生重大转折点”的考试,教师也针对各种题型见招拆招,“万变不离其宗”、“万能解题步骤”等荒谬的解题方法登上大雅之堂,完全曲解了数学教育的初衷。中国的学生不但在国内考试不断刷新成绩记录,在国际数学竞赛中也屡试不爽。但在实际应用上中国学生远远不如他国同龄学生。
加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要从教育效率检测的多元化出发,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加入对学生课堂表现和日常作业来评价,在课余时间或课堂上开展数学竞赛、工程设计比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避免灌鸭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紧张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严谨规范与开放创新
我国的当代教育理念受到数千年的科考传统影响,解题答案讲求标准化、规范化,教材、课程教授讲求统一化、系统化,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时代这种标准化教育极大提高了教育效率,但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生产了大量“罐头”式学生。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满堂灌,不断强化数学的严谨和规范,学生在解题时必须按照老师的解题示范来按部就班地作答,不可逾越半步,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是自己的,而是在机械式重复训练记忆中强化的老师的。标准解题规范对数学理念的曲解,导致学生一味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思路,思维不断变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在教学中不断被打压。
新课标下这种过于严谨规范的教学应该得到改观,大胆引入开放式教学方式,不是强迫学生规范解题步骤,而是鼓励学生用新颖的解题方法进行训练,让学生大胆犯错。在试卷的评判也颇具灵活性,不会在最终答案上较真,有别具一格、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解题思路,即使答案错了同样能得满分,并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会延伸到其他学科学习,不受限制的求新求变使得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展和发散,使得标准化解题模式难以成型,在长久的思维锻炼中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强、创造力突出。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改变单一的考核测评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改革实用性不强的理论知识,添加现代数学中应用广泛的内容,比如互联网电商数据统计、股市股价走势、旅行路线行程安排等。在考题的设置上要强调现实情境融入,避免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题目。在教育实践环节上,解放数学课堂,让中小学数学充分融入到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商业经济、交通等行业中来,重视知识经济的教育新理念,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参加社会实践,做问卷调查、实物材料操作。增加数学交流机会,鼓励学生把课堂所学感受写下来并相互交流沟通,鼓励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和书写。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发展,在不丢失系统化数学课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质疑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促进我国基础教学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