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普遍存在没有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授课,教学手段落后,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分析,以期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对策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课题编号:2015JYXM18)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日渐凸显使得就业指导课程成为了高校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等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高职高专学生又不同于普通本科大学生,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如何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帮助他们成功就业,是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分析
1、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我国高校的全面扩招,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呈逐渐下降的态势,尤其是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根据亳州师专2012年-2013年(省内)招生各专业录取分数显示,该校录取最低分为212分,所以其文化基础可想而知。造成他们文化基础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他们的特点之一。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迟到、旷课、早退等不良现象,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更是他们的“通病”。
2、心理脆弱敏感,逆反心理尤其明显
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个人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自信心、学习能力、心理调解能力等方面都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些能力素质的缺失使得他们心理变得脆弱敏感。同时,由于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这种“低人一等”的自我感觉让他们“骄傲”的外表下隐藏着深深的自卑,排斥甚至抵触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由此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3、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所招学生的基础素质较差,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比较懒散,自律能力严重缺失。学生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在课堂上睡觉、聊天、玩手机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参与意识差。仔细观察这部分学生大多是“三无”(无书、无笔、无本)先生,“随大流”,得过且过型的,缺乏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差,这些特点都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
4、参与意识较差,受功利主义影响严重
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已为90后,他们个性张扬,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典型的现实主义,做事情谈条件讲回报,轻奉献重索取。且自我意识较强,过分强调自我,缺乏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表现为很多学生不关心同学和班级,社会实践参与意识不强,对学校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与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活动往往不会主动参加。
二、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
1、缺乏准确定位,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多以技能培训为主,普遍偏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而就业指导课因其自身的特点不被高职高专院校所重视,而高校也没有给予准确的定位。很多院校没有意识到开展就业指导课的必要性,普遍存在就业指导课不重要的错误认知。大多数院校只把它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开设,或者安排为考查课。另外,就业指导课程的排课较少,从而也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
2、课程内容陈旧,理论脱离实际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就业市场也会基于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而部分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只注重形式,不重效果,内容过时,出现常常与实际就业情况相脱节的理念,信息量不足,教学要点安排不合理,过于强调理论,脱离实际,教材内容急需进一步调整。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指导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不同于本科学生,他们较差的文化基础导致学生在新知识建构上存在困难,学生对探讨的问题没有深度,语言组织逻辑性差,表达欠佳。[1]此外,学生的专业背景、学习能力、个性特征不同、职业目标定位均不同,这些都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而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往往都是大班授课,并且学时有限,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根本就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专业性的指导要求。
4、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较低,师资力量紧缺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无论是机构的设置硬件条件,还是从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化程度,其力量都是很薄弱的,很难适应工作需要。[2]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尚未形成,有的高校是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课老师,有的高校是行政人员兼任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因此,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对策分析
1、转变观念,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首先要更新传统的就业指导课观念,纠正就业指导课“不重要”、“可上可不上”的错误认知,提高高校以及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在对待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上,要转变就业指导课可有可无的观念,切实从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有助于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改进高校就业指导课。[3]
2、及时更新课程理念,加快就业指导课体系建设
随着就业市场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人才竞争加剧,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由单一的专业能力要求转变为多远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就业指导课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应该及时根据其变化而更新就业观念,并将最新的就业导向教授给学生。此外,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系统规划,加快就业指导的体系建设。根据大学生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
3、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
就业指导课由于自身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也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明显不适应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增添实践环节,并且该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还可以结合就业咨询、性格测试、个案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4、 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首先,高校应成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制定课程目标和培养方案,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规范教案和课件,逐步实现专业化。其次,要合理构建教师师资队伍。队伍中职称结构要适当,改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高职称教师少的状况。专兼职教师比例也要注意,用人单位最清楚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毕业生更能胜任何种岗位,所以兼职教师来授课的效果,我们不可忽视。[4]
参考文献:
[1]孙志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调查及实施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张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郁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 2010(8):172
[4]鲁梁,黄嵘.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3(2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