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要切忌“满堂问”、“轰炸式”、“口头禅式”、“半截话”等提问方式。课堂上的提问应该具有目标明确、难易适度、注重知识的生成性、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特点。
【关键词】数学课堂;问题导学;高效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学记》中说:“善问则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较为普遍。诸如,提问只求正确答案,排除求异思维;提问随意性,不看提问对象等现象发生,几乎随处可见。
教学总是给人那么多的矛盾,到底怎么样的问题才称得上真正的有效提问?还是想起韩愈那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上的提问该来自学生的疑惑,学生对文本的困惑与不解。按照数学新课程理念,我认为数学教学提问中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应该具有以下标准的某些方面:
一、 提问的目标明确
课堂教学提问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提出问题应选在知识重点的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如果把课堂提问加以分类,似乎更能明确每个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可分为新授课前的复习提问、过渡提问,讲授中的突出重点提问、化解难点提问,小结中的知识总结提问、整理知识提问等。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提问具有针对性,做到运用自如。如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提问,(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的定义是什么?(2)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什么?(3)分析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在什么情况下应用这个定理?(4)使用这个定理时应注意什么?这些提问已在检查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提问的目标明确,紧扣主题,不仅能让学生明确教师在问什么,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思考。否则,学生会在“?”的海洋中随波逐流,毫无思维目标,注意力分散,这样就影响课堂教学。所以提问要顺着教学的思路,有计划、有方向、有目的的出现,
二.提问要有针对性,难易适度,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如果要让所有的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是我们要不断追求的。第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有针对性。课堂上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就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特别对学困生课堂上应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有参与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如果教师的提问过于肤浅,学有余力学生就会对所提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所提问题就不会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长期提问过于肤浅的问题不仅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引起学还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懒惰。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需要,就要提有难度问题。第二、提较困难问题时要有充分的预设。教者要深入了解任教班级学生学情,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以切实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设计好课堂提问的顺序,使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依次解决,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努力做到解决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是前一个问题解决的必然结果。教师提问设计的大体方向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也要符合学生的原有认知规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因此,所提问题要难度适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数学发现过程中,首先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类比、联想、推理等)提出猜想(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进行大量的思维的活动(寻找反例、验证、推理、逻辑论证等)。同时,解决问题的每一步都是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或者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伴随着较高的思维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启迪思维,而是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提问是师生活动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明确地将学生提问纳入课堂教学提问的范畴,有助于教师在观念上进一步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通过问题,使数学探索过程得以再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学生只有经历类似的过程,思维才能得到锻炼,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四、生成新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传统教学设计,往往重视初始问题的设计(引入),而之后便变成教师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尽管也会提出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多是孤立的、随意的。课堂便被分得支离破碎,没有合力感。带给学生的只是知识与技能,而不是思维的整个过程。问题只有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在问题串的引领下,学生进行系列的、连续的思维活动,才能不断攀升新的思维高度。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是对课堂提问给予的充分肯定。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有效的提问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的提问离不开有效的设计,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课前的预设,教学将变得随意和盲目;没有动态生成,教学将失去光彩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俞宏达.数学解题教学中自然而有效的提问方式探究[J].中学数学教育, 2006(1).
[2]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3]李善良.关于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J].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8(1).
[4] 胡小英,曾菊华.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问[J].教学与管理.2008(3)
[5]朱卓君.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