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

时间:2015-11-19 10:0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舒印彪 汤涌 孙华东 点击次数: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的新要求,从基本标准、规划设计、运行控制、网源协调、 仿真建模等5个方面阐释中国现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相关 标准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应在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完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评价标准,指导中国电网的规划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深化电网规划设计 相关规定的内容,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安全性和经济性的 平衡提供标准化的评价方法;不断完善运行控制标准,增加 运行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完善网源协调的标准体 系,加强电源控制保护系统与电网的协调性;推动精细化仿 真模拟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发挥仿真分析在电力系统安全 稳定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规划设计;运行控制;网 源协调;仿真建模

  引言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世 界性问题,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及电力企业的高度关 注。为了避免由于大面积停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各国电力企业投入人力和财力开展相关问题的 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1-2]。然而,大电网的 稳定性问题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完全避免大 停电事故发生仍然是很难实现的目标。例如,仅在 2011-2012年间,由于网架结构不尽合理、运行管 理存在漏洞、安全稳定控制设备缺陷、突发自然灾 害等原因,世界范围内发生了 11次大停电事故[3-4]。 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虽然比改革开放初 期有了长足进步和提升,但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 断扩大,电网结构的日趋复杂,还有许多问题没有 彻底解决,局部停电事故仍有发生[2-3]。对电力系统 安全稳定运行机理及其控制手段开展研究,防范大 面积停电事故发生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我国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高度 重视,针对该领域涉及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也在 不断向纵深化推进,除了对普适性的《电力系统安 全稳定导则》进行跟踪研究和修订[5]外,在电力规 划设计、运行控制、网源协调、仿真建模等方面也?

  相继制订了专门的标准,以细化对相关技术、管理 的要求[6-20]。这些标准对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 定运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以1981年颁发、2001 年修订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本文简称《导 则》)为例,它的实施大幅度降低了我国电力系统的 事故率,为保障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 了重要作用[21]。

  近年来,随着电网联网规模的逐渐扩大,新能 源发电比重的迅速增加,以及电网跨区域大容量交 直流混联形态的逐步形成,我国电网运行特性发生 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给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22]。同时,伴随着电网的快速 发展,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和外部环境也在不断 变化,1998年电力部企业化改革,2011年《电力 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出台[23]等一系 列重大变革事件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 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分析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对电力系统安 全稳定运行的新要求,从基本标准、规划设计、运 行控制、网源协调、仿真建模等5个方面阐释我国 现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相关标准存在的不足,指出 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相关标准 需要深化研究的内容。

  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用电负荷持续大幅增 长,环保、运输、土地等客观条件对现有电力发展 模式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电力工业发展方式进 入转型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电 力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电力系统的安全 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1)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孕育电力系统新特征, 需要超前完善安全稳定标准。

  解决我国电力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日益恶 化、能源供应成本持续上涨、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降 低等问题,一是必须加大力度调整电源结构,积极 有序发展水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快发展风能、 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二是优化电源布局,加 大力度推进西部北部大型电源基地建设,充分利用 先进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扩大西电东送、北电南送、 全国联网规模[24]。因此,电力系统将出现集约化大 电源集中接入、远距离大容量送出、大平台分散式 消纳的新特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特性将发生变 化;电源与电网之间、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之间、500 kV超高压电网与1000 kV特高压电网之间、区 域电网与特高压跨区同步电网之间的关系将更为 紧密和复杂,协调难度加大。以信息化、自动化、 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对电网运行的灵活 性、电网的全局控制能力、电网的自愈能力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25]。除此以外,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目 标要求电力系统具有更高效率和更好效益,提高运 行经济性和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水平的矛盾将更加突 出,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平衡点需要有新的调整。通 过研究,掌握电网新特性、理清层次关系、预见未 来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发展趋势,根据需求制订新的 专项安全稳定标准,以及调整完善现有的安全稳定 标准,将为驾驭新形势下的电力系统提供基础保障。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需完善标准, 减少安全隐患。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全球性的能源发展趋 势,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总能源的 比重达到15%的目标,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鼓励 可再生能源发展,其中绝大部分以电能的形式加以 利用。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非水可再生能 源电力装机,尤其是风电装机出现飞跃式发展,截 至2012年底,风电并网容量接近61 GW,取代美 国成为风电第一大国。根据国家颁布的《可再生能 源"十二五"规划》,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规模将 达到200 GW,太阳能发电达到50 GW。我国风电 呈现集中式大规模开发和接入的特点,由于风电出 力的间歇式特性,给电网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有 必要在设备制造、接入系统、模型参数、实际运行 等方面完善或制订一系列规范标准。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发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 电力都相当重视,并借鉴国际经验,优先开展了标 准需求及体系分析,建立了并网标准体系[26],如 图1所示,但其他主导性规范、标准也需要对相关内容及时进行跟进、完善。

(3)网厂分开体制下,网源协调发展亟需用标 准规范替代行政命令约束。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到新阶段,国家实 施厂网分开,建立了新型的电力工业发展的生产关 系。从2002年以来,全国装机规模由360GW增长 至1 140 GW,是2002年的3.17倍;全国220 kV 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51万km,是2002年 的2.6倍,变电容量达到2 400 GVA,是2002年的 4.6倍。电源和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两者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负有同等的义务和责任,在 原有体制下,倚重行政命令的强制力,网源协调较 为紧密;网厂分开后,新型、大容量机组大规模接 入电网,由于缺乏规范约束,网源协调的安全隐患 不容易及时整改,由于网源不协调而导致的安全事 件有所增加,随着大型能源基地和大容量特高压交 直流输电通道的建成投产,出现类似事件的风险将 增加,且后果可能更为严重。因此,亟需完善网源 协调标准规范。

(4)《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 颁布执行,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提出更高要求。

  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9号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本文简 称《条例》)颁布。《条例》按照不同区域的减供负 荷比例和停电用户比例,分别定义了特别重大事 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共4个等级。 《条例》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责任提高到更高的 层次。电网企业长期以来以《导则》作为规划、设 计、运行的安全稳定最高准绳,随着《条例》的执 行,需要研究《导则》等标准与《条例》的适应性 问题,以及重要负荷中心适当提高电网设防标准等 问题。

  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基本标准

  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系统各项工作中 的首要任务。我国电网在20世纪70、80年代安全 稳定性破坏事故频发,随着20世纪80年代《电力 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等安全稳定标准的制订和颁布 实施,我国加大了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分析和管 理工作,电网事故率大幅下降。目前,我国电力系 统安全稳定基本标准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安全稳 定导则》、《电网运行准则》、《电力系统电压和无 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 技术原则(试行)》、《1 000 kV交流系统电压和无功 电力技术导则》等。这一系列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我 国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科学试验中 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相关的工作,提高电网的安全 稳定水平,降低电网事故率。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力相关新技术的广泛 应用,我国电网的安全稳定特性及控制要求有了较 大变化,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相关标准提出了新的 要求,主要体现在:

(1)随着全国联网工程的实施,受端电网直流 落点数量和受电比例逐步加大,受端电网电压稳 定问题日益突出;区域电力交换功率不断扩大, 发电机组快速自动励磁调节器广泛应用,使得电 网主要振荡模式逐渐从单厂模式转变为区域间振 荡模式,成为制约输电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电 力系统安全稳定相关标准中虽然已经给出了电压 稳定和动态稳定的定义和分析等相关内容,但还 缺少量化性指标,使得在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时 难以操作执行。

(2)《条例》是我国第1部专门规范电力安全事 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的行政法规,在事故等级、 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 作了具体的规定。《条例》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相 关标准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均旨在保证电力系统的 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的可靠性,但在具体条款中存 在不协调之处。按照我国现行安全稳定标准,系统 受到严重的故障扰动,必要时允许采取切机和切负 荷等措施。由于《条例》颁布时间较晚,现行安全 稳定标准均未考虑《条例》的约束,允许的切负荷 量可能达到《条例》规定的事故等级标准,不利于 安全稳定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也可能影响到电网的 安全稳定运行和输电通道能力的发挥。

  根据我国电网安全稳定特性及控制要求的变 化情况,在完善我国现行电网安全稳定相关标准方 面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压稳定和动态稳定的特 性、机理和影响因素,完善静态电压稳定、暂态及 中长期电压稳定以及动态稳定实用化评价指标及 量化判据,指导电网的规划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

(2)分析研究现行《导则》与《条例》的适应 性,使《导则》与《条例》的相关规定相协调。

(3)研究现有三级安全稳定标准对电网发展的 适应性,根据电网发展需要对三级安全稳定标准对 应的故障划分、安全稳定控制措施的配置等进行调 整,适当提高电网设防标准,细化三级安全稳定标 准中对安全稳定控制措施适用性的规定,区别对待 切机和切负荷措施,明确电网可以承受的措施量。

  3规划设计类标准

  多年来,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可参考的标准包括 《导则》类普适性的安全稳定标准,以及非强制性 的《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电网规划设计内容 深度规定》等规范。目前,随着电网运行特性和外 部环境的变化,完善相关标准和加强标准指导的重 要性日益突显。

(1)规划设计与运行分析的技术规定要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与调度运行在安全稳定分析方面是并行的两条线,本着远粗近 细的原则各自开展工作,在规划设计与调度运行的 衔接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国家电网公司专门设立 了中长期规划滚动修编和电网2?3年安全稳定滚动 校核机制,深化对近期规划方案的安全稳定分析, 促进规划方案向调度运行的平稳过渡,也能够及时 对中远期规划方案的改进和完善提出建议。针对规划设计和调度运行在基础数据、计算模 型方面的协调问题,近期在国家电网规划层面已经 开展了规划与调度运行数据对接和标准统一的相 关工作,并已经取得了实效。在省级电网规划层面, 这一工作也需要加快开展。

(2)规划阶段安全性与经济性要合理平衡。

  规划是电网发展的龙头,规划的节省是最大的节省。规划方案的确立是技术经济的优化比选过程。 一般而言,电网的冗余度越大其安全性越高而经济性 越差,所以理论上不存在安全性和经济性均是最优的 规划方案,而是在安全性与经济性之间找到一个"平 衡点"。从近几年规划工作的成果来看,"平衡点"的 获取比较困难。主要原因在于难以将安全性的效益折 算成经济性,无论是指标还是方法都还不健全。交流 电网工程一般有输电或者构建网架两个主要功能,对 于以输电为主的工程,则其经济性比较容易评估,但承担网架功能的工程,往往其发挥提高系统安全 稳定性的功能更为重要,因此将安全性(包括可靠性) 用合理的方法折算成经济指标则能够为"平衡点" 的获取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献[27]曾对该方法开展了 比较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其评价体系中专家打分的 因素权重较大(这是现有方法的通病),所以实际操 作仍然难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深化电网规划设计工作,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的标准制订和完善工作:

(1)开展电网规划设计分析深度规定的修订、 调整,重点是注重与调度运行在电网安全稳定分 析、稳定控制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规范相衔接,明确 规划阶段安全稳定分析的具体内容、方法、数据标 准、模型参数等,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标准。同时开 展与安全性相关的实用化经济性指标和方法研究, 并将其一并纳入深度规定。

(2)在《导则》等标准中,针对规划设计、调 度运行等不同的特点和具体要求,调整、完善相关 条款。

  4运行控制类标准

  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类的技术标准主要针对运 行控制环节中涉及的技术给出系统性、原则性的规 定,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指导。 目前的运行控制类标准基本围绕以"安全稳定控制 三道防线"为主体的安全稳定防御体系而制订,其 中主要标准包括:(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导则》,定义并规范了三道防线及其对应的控制措 施,以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设计、配置和管理;(2)《电 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规定了电力系 统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配置和整定的基本原则、要 求和方法;(3)《电力系统自动低压减负荷技术规 范》,规定了电力系统自动低压减负荷装置配置和 整定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运行控制类标准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较为 成熟,并在保障我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该类标准与电网日常生产运 行息息相关,它们对电网运行控制方面的新特点和 新变化应该及时跟进。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发展和 外部政策条件的变化,电网运行控制方面已经出现 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相应对运行控制类标准也 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

(1)系统特性复杂化,对协调控制提出了更高 要求。大量间歇式新能源电力接入、电网侧层级增 多、大容量交直流混联、多回直流密集落点等增加 了电网运行的复杂性。通过仿真计算发现,某些故 障情况很难用单一措施去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 行,必须采用多种措施的协调控制,如针对德宝直 流闭锁故障,采用了直流紧急功率支援和切负荷相 配合的措施。在目前运行控制类标准中,对不同控 制措施之间的协调配合原则未做明确的规定,因而 在实际生产中制定策略时随意性较大,不能充分发

挥协调控制的综合优势。

(2)二、三道防线措施配置应当更为灵活。在 目前的"三道"防线体系中,二、三道防线措施分 别针对不同类别的故障制定,两者之间界限比较清 晰。但随着电网的发展,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某些 情况下需要打破这种界限。如目前的华北一华中联 网系统,联络线附近部分500 kV线路#-2故障时, 主动解列联络线反而可以避免大量切机、切负荷, 对电网产生的影响更小。

(3)D5000调度系统、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电力系统稳定分析 软件DSA的逐渐成熟,使得在线优化控制成为可 能。在线优化控制可以根据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动 态调整控制策略,提高控制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 性,减少不必要的切机、切负荷量,因而一直是运 行控制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这类系统基本 上起到了给调度员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还未实现 真正的控制。有必要在控制类标准中规范这类控制 系统的应用原则和应用方法,推动相关技术进一步 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逐渐扩大,特高压、 远距离、大容量交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投运,电网 运行方式日益复杂多变。为了适应上述新变化和新 问题,运行控制类标准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中 增加对于各类控制措施协调配置的原则性规定,在 综合考虑各类控制措施时,优先采用经济性好、可 靠性高的控制措施,如直流紧急功率支援等,将经 济性较差、影响较大的控制措施作为后备措施。

(2)在运行控制类标准中对目前"安全稳定控 制三道防线"对应控制措施的描述做适当的调整, 增加控制措施配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例如,在适 当的情况下考虑将直流调制作为直流运行特性的 一部分,不作为紧急控制措施考虑;或者将单极闭 锁后另一极转带部分负荷作为直流运行特性的一 部分,不作为紧急控制措施考虑等。

(3)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中 加入相关条款,对成熟控制技术的应用做出指导性 的建议,逐步引导相关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从而提 高系统的运行控制水平。

  5网源协调类标准

  电源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动态元件,不仅 承担电力生产任务,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还 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当电力系统遭受故 障时,电源应积极发挥其应有的电压、频率支撑作 用,与电网控制措施相协调,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 定运行。

  我国电力系统在长期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总结 形成了一些网源协调经验,分布在多个标准中,为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 些标准的特点是针对具体的电力设备分散提出了 性能要求,例如《电力系统稳定器整定试验导则》 对励磁系统中的附加控制提出了性能要求和试验 测试方法;《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导则》对常规电源继电保护的配备和参数整定提出 了要求和实施方法;《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对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控、低电压穿越等性能提出了 要求。这些标准的执行保障了各种发电设备自身的 安全,但是在电力系统异常运行情况下,如何统筹 调动众多发电设备的动态支撑潜力,共同防范扰动 冲击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造成的危害,还需要 进一步完善。

  当前,电力系统发展面临一些重大的新形势, 给网源协调带来许多新的挑战:电力生产和消费的 迅速发展、大规模电源集中接入的出现,使电网的 利用率提升,对电网的安全稳定也提出了新要求。 应对这种情况,不仅电源自身要适应各种严重故 障,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更需要电网进行全局的优 化协调,以发挥电力系统所有元件的合力。可再生 电源大规模并网,在提供绿色能源的同时,也给电 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带来诸多问题,制约了可再 生电源的发展速度,需要加强网源协调研究,形成 以技术标准体系为指导、试验验证为检验、在线监 测为评价的工作机制。

  为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网源协调标准还需要在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和加强电源控制保护系统的协调性方 面的标准,尤其是保护系统与电网的协调标准。长 期以来,在相关技术标准中对于电源保护的设计与 整定都是基于单机系统,没有就机组与机组、机组 与电网的协调配合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对电网内各 发电机的高频保护、超速保护(overspeed protection, OPC)没有考虑一定级差,在系统遭遇故障扰动时可 能导致大量机组的保护同时动作,没有做到分轮次 先后动作,而加速系统失去稳定。又如目前火电厂 重要辅机上的变频器保护配置缺乏标准,曾经发生 过变频器因电网瞬时故障的低电压而闭锁,最终导 致机组切机的事故。因此,有必要提出发电机组保 护系统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相协调的要求。

(2)完善电源重要控制设备的入网检测、并网验 证、商运实时监测的全过程网源协调技术标准。对 电源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技术监管,最 大程度地避免因电源自身问题引发电网安全问题。

(3)完善可再生电源网源协调标准,为其大规 模并网提供技术保障。可再生电源单机容量小、机 组数量大、制造厂商多,这些特点导致其网源协调 难度更大。应加紧制订包含实时在线风电性能监测 评价的全过程技术监督标准,保障电网安全,促进 可再生电源的稳步发展。

  6仿真建模类标准

  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评估电力系统的安全 稳定水平、确定网架结构和运行方式、制定安稳控 制措施等主要依赖于仿真分析手段。某种程度上, 仿真分析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规划、运行 的水平。仿真建模类标准主要对仿真分析中涉及到 的数据格式、计算方法、判别标准等各个方面进行 规范,给出相应的原则或建议。这类标准主要包括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电力系统 分析计算用的电网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的规范》以 及发电机等重要设备的建模规范等。其中,《电力 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的制订主要是为了规 范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工作,提高计算分析 工作的水平,从而提高电网的规划、实试验、运行 的水平。该规范在术语和定义、目的和要求、基础 条件、方法和判据、安全稳定计算分析和提高稳定 性的措施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电力系统分析 计算用的电网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的规范》主要关 注安全稳定计算用的电网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服 务于区域电网、省级及市级电网运行调度、规划设 计部门的计算数据交换及管理工作。发电机等重要 设备的建模规范针对特定设备的仿真建模进行具 体规定。

  高精度是仿真建模技术的核心要求。为了不断 提高仿真计算的精度,电力工作者在计算理论和方 法、建模理论和方法、具体设备建模等方面不断开 展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仿真建模类标 准就是这些成果的总结。目前,仿真建模类的大部 分标准都在近年有过修编,因而该类标准在整体上 与目前的电网发展状况是相适应的,但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

(1)机电暂态仿真中直流输电系统的精细化模 拟。2012年,我国建成投运的直流输电线路(含背 靠背直流工程)达19条。我国成为世界上投运直流 最多的国家,且未来还将规划建设大量直流工程。 可以预见,随着直流工程的增多,直流输电系统的 动态特性对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因 此,需要加强对直流输电系统模型精细化模拟的研究,提高其计算精度。

(2)风电场、光伏电站等间歇式能源动态特性 的模拟。风电等间歇式能源经过最近10年的迅猛 发展,在东北、西北等间歇式能源装机比例较大的 电网中,其动态特性已经成为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 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风电等间歇式 能源的建模验证工作还落后于间歇式能源自身的 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

(3)扰动后中长期过程的模拟。国内外各种电 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分类中,针对功角、电压、频率 三大稳定性问题,常常根据时间长短将扰动后的动 态过程分为短期(暂态)及中长期两个子类。由此可 知,扰动后的中长期过程是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中 不能忽略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实际工作中,对 于中长期过程关注非常少,相应的标准也少有涉及 该方面的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仿真建模类标准还需要在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建议在仿真建模类标准中对直流模型建模理 论和方法、建模流程、模型和参数的管理等方面的 内容进行规范,明确要求直流工程设备厂商必须向 电网运营企业提供可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分析需要的 直流电磁暂态和机电暂态模型及参数,在此基础上 完善电网运行方式分析中的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及参 数,提高直流输电系统动态特性模拟的准确度。

(2)建议尽快制订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的模型 参数管理标准,明确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厂商 并网运行前必须向电网运营企业提供可准确反映 其机组动态特性的模型及参数,推动间歇式能源发 电机组建模工作的深入开展。

(3)为保障电网稳定性分析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 性,建议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等 相关标准中增加对于中长期过程仿真分析的内容。

  7结论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控制、网源协调、仿真建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具有指导和约束的作用。要适应管理体制的变化, 电力系统结构、规模以及新技术的发展,保障电力 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的研 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目前,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完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评价标准,指导 我国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

(2)深化电网规划设计相关规定的内容,为电 力系统规划设计中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提供标 准化的评价方法;

(3)不断完善运行控制标准,增加运行控制措 施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4)完善网源协调的标准体系,加强电源控制 保护系统与电网的协调性;

(5)推动精细化仿真模拟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 发挥仿真分析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舒印彪,张文亮,周孝信,等.特高压同步电网安全性 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 27(34): 1-6.

[2]汤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框架[J].电网技 术,2012,36(8): 1-5.

[3]孙华东,林伟芳,曾兵,等.2011年国内外电网事故 汇编[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系统所安全稳定 研究室,2012.

[4]易俊,王安斯,贺庆,等.2012年国内外电网事故汇 编[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系统所安全稳定研 究室,2013.

[5]汤涌,仲悟之,孙华东,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及《电力系统技术导则》修编建议研究总报告[R].北 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

[6]中国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SD 131-1984电力系统 技术导则(试行)[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4. 

[7]电力行业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北京:中国电 力出版社,2001.

[8]电力行业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DL/T 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社,2007.

[9]国家电网公司.Q/GDW 137-2006电力系统分析计算 用的电网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的规范[S].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2006.

[10]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 5429-2009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电 力出版社,2009.

[11]全国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26399-201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S].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12]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 428-2010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S].北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13]国家电网公司国调中心.Q/GDW 587-2011电力系统 自动低压减负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14]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技术工作委员会.GB 24847-2009 1 000 kV交流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 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SD 325-1989电力系统电压 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89.

[16]国家电网公司.Q/GDW 212-2008电力系统无功补偿 配置技术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7]全国电力监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9963-2011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 版社,2011.

[18]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GB/T 19964-2005光伏发电站 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19]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 684-2012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S].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0]国家电网公司.Q/GDW 143-2012电力系统稳定器整 定试验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1]王梅义,吴竞昌,蒙定中.大电网系统技术[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1-5.

[22]刘振亚.中国电力与能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28-109.

[23]国务院.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S].北 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24]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发展规划(2013-2020 年)[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3.

[25]张东霞,白晓民.智能电网规划技术导则研究[R].北 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

[26]梁才浩,张占奎,胡娟,等.大容量新能源及储能接入 电网技术标准国际化研究[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 究院,2013.

[27]张东霞,李晶.电力系统技术经济辅助决策评价体系研 究[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