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16 15:4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叶昌东,周春山,刘艳 点击次数:
②政府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重大工业项目布局、规划引导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1990年代以来主要的重大工业项目均布置在黄埔、萝岗、天河等地区,如1993年在黄埔、萝岗地区设立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年在天河区内启动广州科学城的建设等。2000年概念规划制定了“南拓”的发展战略,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往南部搬迁,如广州钢铁厂等,同时还有一批新建项目落户南沙。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将番禺、花都撤市设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地工业的发展;2005年新设南沙、萝岗区,将该两个地区作为工业集聚区来发展。
③原有工业基础有路径依赖的作用。旧城工业受此因素影响较大,改革开放以前的主要工业园区和大型工业项目均位于旧城地区。解放前形成的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越秀、荔湾,如荔湾的西村工业区;1949—1990年形成的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芳村、海珠、黄埔、天河等地区,如南岗的化工、建材、庙头的造船、冶金等(图3、图4);其后的主要工业园区则主要布局在番禺、南沙、萝岗、白云、花都等外围地区。旧城区内的工业区大部分搬迁出去或升级为高科技园区。
④其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交通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
4、城市工业空间分异的演变模式
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空间载体。西方工业布局理论关注市场作用下的工业空间分异,重点考虑运费、地租、环境等影响因素;认为在城市中心区主要工业类型是以创造就业岗位为目的的无污染劳动密集型都市工业,在城市边缘区主要工业类型是市场、运费导向的传统工业,乡村地区的主要工业类型则是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技术密集型新型工业。
而我国城市工业布局由于受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布局的路径依赖影响,工业大量布置在原有的城市中心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城市工业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布局模式转变。国城市工业表现为“圈层+嵌入”的布局模式:①城市中心区成为旧城工业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扩张,工业表现出衰退的演进过程,转向以扩大社会就业机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工业。②城市边缘地区成为工业门类集中布局的区域,随着城市的扩张其空间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工业类型出现分化,一部分向都市型工业转变,一部分向新型工业类型转变。③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新型工业类型呈点状分布于城市中心区、城市边缘区及乡村地区范围内,以工业园区形式出现,在城市工业中的地位不断强化,范围不断扩大,类型日益丰富。④乡村地区的工业地位不断提升,部分区域逐渐向综合性工业地区、专业性工业地区转变。
5、结论
影响空间分异最重要的因子是地位凸显程度、区位商、企业规模等因素,在空间演进过程中技术构成和外资参与程度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些因子的影响下近十年来广州工业空间分异中有四种类型区:旧城工业区、综合工业区、专业工业区和乡村工业区。它们在演进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旧城工业区范围不断扩大且呈现出衰退迹象;综合工业区向旧城工业区、综合工业区和专业工业区出现分化;专业工业区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且专业化程度趋于强化;乡村工业区得到提升并出现新的类型。广州市近十年来工业空间分异演进主要受原有工业基础、政府政策导向、市场经济机制以及科技创新、区位条件、环境要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四类工业地区分别表现出衰退、分化、强化和提升的过程,我国城市工业布局表现为都市工业、传统工业、新型工业的圈层模空间上趋于集聚,如天河的广州科学城、海珠的广州国际生物岛等。交通条件的改善促使黄埔、萝岗、南沙等拥有港口资源的地区集聚了大量港口依托型的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一方面使旧城地区大量工业企业往外迁移,如广州钢铁厂、广州造纸厂、广州造船厂;另一方面水源保护地区、生态敏感地区的工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参考文献:
[1]F·E·Iann哈米尔顿.对工业地理研究的回顾[J].地理科学进展,1988(4):44-48.李中菊译.
[2]G.L.克拉克,M.P.费尔德曼,M.S.格特勒.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M].
[3][英]彼得·迪肯,刘卫东等译.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M].商务印书馆,
[4]李小建.国外工业地理学研究的新特点及启示[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5]李小建.论工业变化的综合研究———以澳大利亚制造业为例[J].地理学报,
[6]胡兆量.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J].地理学报,
[7]周一星,杨齐.中国城市工业经济效益的多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
[8]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地理科学,
[9]乔家君,时慧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格局及其变化[J].人文地理,
[10]张文忠,王传胜,吕听,等.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
[11]张超.城市体系视角下长三角工业空间集聚与转型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
[12]李诚固.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J].经济地理,
[13]祁苑玲,王缉慈,任宝.关于老工业基地淄博市工业区位变化的地理学思考[J].地理科学,
[14]顾朝林,陈果,黄朝永,等.论深圳新工业空间开拓———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重建与转移的结果[J].经济地理,
[15]许学强,葛永军,张俊军.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及企业行为研究[J].地理科学,
[16]王爱民,缪勃中,陈树荣.广州市工业用地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地理,
[17]张长春.我国要素密集型行业划分与优势区分布[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