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02 11:5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亚华,胡鞍钢 点击次数:
(3)高品质用水
进入199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饮用水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带动了桶装水、纯净水和矿泉水等市场的快速发展。1994年中国纯净水销量接近30万吨。1998年之后桶装纯净水市场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高速增长,2009年仅瓶装水销售量就高达290万吨。目前城市居民中相当比例的家庭经常饮用纯净水,纯净水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在上海的一些小区,已经建立了直饮水管线,直接把纯净水引入用户家中。北京等发达城市也已经出现直饮水需求,但是目前尚不能很好满足。
总体来看,1990年代以来,舒适性需求开始涌现,1998年以来更是快速增加,相应带动了供给的较快增长,特别是在部分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目前水利发展的供给总体上与舒适性需求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供求差距不断拉大。预计到2020年,供求差距拉大的趋势才会有所改观;到2030年之后供求差距趋向不断缩小。
(四)水生态环境的变迁
(1)水环境
从总的变迁趋势来看,1970年代中国水环境质量开始下降,1980年代之后水环境迅速恶化,至2000年前后达到高峰,水环境问题成为新世纪的突出环境问题。经过过去十年的大规模治理,已经逼制了水环境恶化的趋势,部分流域和区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预计到2015年左右,随着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逆转。到2020年,中国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有望明显改善;到2030年,水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进入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2)水生态
总体来看,中国水生态从I960年代开始恶化。改革开放以来,水生态环境承受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压力和破坏,趋向于加速恶化。1998年以来,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生态环境整治,使得近年来全国水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局部地区水生态状况有所改善。预计到2020年,全国水生态恶化趋势可以得到基本逼制;到2030年,通过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使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2030年之后水生态状况加快好转,预计到2050年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四、中国水利发展历程的阶段性划分
根据水利发展供求差距变迁分析,并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水利发展的关键年份,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发展,在五大时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划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一1977):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
这一阶段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集中力量兴建防洪灌溉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粮食安全、饮水保障等安全性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起点低、需求巨大,供求之间的整体差距仍然很大。这一阶段属于水利开发的起步阶段,水利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为中国水利设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建设强度高、时间紧迫,水利建设缺乏有效规划,水利工程设施质量普遍不高。同时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水利发展呈现粗放式发展。
第二阶段(1978-1987):水利建设相对停滞期
这一阶段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明显放缓,水利投资甚至出现负增长,年均下降6.6%。农田水利的发展几乎陷入停滞,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从防洪灌溉转向供水。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显现,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水利发展的供给与安全性需求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大,成为历史的欠账,也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相对于同时期的国民经济其他基础设施部门,这一阶段的水利建设相对停滞。
第三阶段(1988-1997):水利发展矛盾凸显期
这一阶段农田水利重新得到重视与发展。以1988年《水法》的颁布为标志,水管理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水利投资也随着国家财政能力和弥补历史欠账等因素,呈现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8.2%。供水和水电等获得了快速发展,经济性需求得到一定程度保障。但是由于水利建设整体步伐较为缓慢,积累的历史欠账不断增多,安全性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导致各种水问题在1990年代后期集中爆发。水旱灾害呈现增加趋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非常突出,水生态环境加速恶化。当时的长江洪水、黄河断流和淮河污染等标志性事件,表明中国已经面临全面的“水危机”。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水利发展显著滞后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第四阶段(1998-2010):水利改革发展转型期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