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12 11:1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莹莹 点击次数:
中国油气发展的总体战略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多种形式、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以满足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当前与今后几十年中国油气资源需求的缺口有4种海外途径获得,第一是海外油气产业的份额油,第二种是石油贸易,第三是“贷款换石油”,第四种是“市场换资源”。总之是“多渠道、多角度、多目标、多形式”寻找国际石油资源,而不是单纯被动“买油”。
中国当前从海外进口石油资源约2亿t,石油贸易进口是大头,海外石油产业份额油约3250万t,2010年后份额油会有所提高。
经过近10多年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为主体的中国石油工业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海外石油合作主要以合作开采、产量分成、风险勘探、购买石油作业权、购买油气资源,参股或收购具有石油资源的公司,通过这些方式获得份额油。也通过参与勘探作业服务或油田其他服务在获得收益同时获得一定的石油贸易话语权。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成功创造了“贷款换石油”模式,签署了一系列大单。
这种模式今后还要多多复制。2007年,中石化、山东省与沙特阿美公司合资组建青岛石油炼化厂,年加工能力1000万t;2009年11月投产的中国与沙特合资的福建联合石化炼厂,炼油能力24万桶/d(1200万t/a),这2个大石化炼厂主要加工沙特原油。中俄合资1300万t/a天津石油炼化厂2010年9月在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奠基,设计炼化来自俄罗斯的原油,为俄罗斯决策向中国长期供油提供了筹码。2010年上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选址在广东湛江的中石化与科威特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石化炼厂立项,其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该厂设计全部加工科威特原油。这种“市场换资源”的模式将产油国与我国利益捆在一起,也是我国获得安全可靠原油的方式。
8.2应对策略
采取一切行动控制能源需求增长,一是开展节油行动,首先更新观念,改变消费习惯,向日本、欧洲学习,争取在汽车上实现低排量;其次是改进技术,这方面潜力很大,日本经济每增长100个点,石油消耗才增长10个点,而我国达到80个点。二是燃油替代,进行技术攻关,包括非常规石油的提炼,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和探索中选准技术方向,发展最具长期效益的可替代能源,建设必备的生产设施。这是当前和今后的方向。三是石油产品价格要跟踪国际市场,减少价格管控以反映价格波动和走势,将节约或寻找替代石油的压力传导到企业和民众。
中国石油短缺,不是能源总量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从能源储藏结构看,中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煤炭资源还算比较丰富,从天然气的可采储量判断,中国已经具备了依托海陆气体能源的供给实现以气体能源为中国第一能源的资源基础和转型条件。这都给我们未来提供了能源的物质基础,为我们赢得时间。
但在石油资源上,给我们的时间已所剩无几,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余地也相当狭小。等待得越久,商品价格上涨就越高,解决起来就越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在行动上保持紧迫感,才不致在全球研发新能源的大变革中落伍,才能为我们今后的发展赢得主动。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