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人事风险分析与对策
时间:2013-11-22 11:2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唐昊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在承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尤其是人事风险。因此,规避和防范人事风险成为各类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认清商业银行人事风险内涵和明确商业银行人事风险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商业银行人事风险的表现形式,深入剖析商业银行人事风险的形成原因,为商业银行应对人事风险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商业银行;人事风险;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人事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人事风险有别于保险学科的概念,它主要包含因经营管理的疏忽及体制制度上的漏洞而造成商业银行员工对企业利益带来危害性的诱因。人事风险发生的原因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其导火索可来自内部或外部,而商业银行人事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管理及自身。
(一)人事风险产生的关键点在于人的行为动机
人事风险完全是由银行内部从业人员造成,与一般风险有所不同。一般风险通常来源于外部,商业银行无法改造外部环境,只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反应以控制或减少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而人事风险来源于企业内部,潜伏于商业银行自身,如2008年9月29日辽宁省北镇市某银行金库82万元巨款被盗,作案者竟是两名守库员中的一个。此案中商业银行只可依靠银行制度完善、管理到位来规避风险,而对环境的改善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所以这是人事风险有别于其他风险最为显著的标识。
(二)人事风险表现形式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商业银行内部从业人员一旦偏离理性思考轨道,就预示着风险的来临。作案人员常常采用一切加以伪装和掩饰的手段,以期逃避惩罚,而在作案之后更会对自身进行刻意的掩饰,不会肆无忌惮或赤裸裸地公开为之,这就造成了人事风险的隐蔽性,正是人事风险在积聚过程中的隐蔽性,又注定了其爆发的突然性。如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特大资金挪用盗窃案件,从作案开始至案发前后长达十年时间历经三任行长,都未曾被上级监管部门发现。
(三)人事风险危害程度与当事人的职位高低成正相关
从行政组织理论上来说,组织内的职位都会受到横向和纵向的监管,而实际上从下往上制约却很难实施,同样横向上的管理更难到位,只能通过上级监管来完成。通常来说,约束力和监督机制越弱,当事人偏离组织目标的行为越容易出现,引爆风险的机率也就升高。所以职位越高,权势越大,引发风险的险级越高;反之,则越低。而商业银行内部权利结构正是纵向的"倒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上大而下小,从权利结构来看,权势越高所受的监督却越小。
(四)人事风险暂不可向保险公司进行转移
通常来说,风险可以在给予一定付出的情况下转嫁给愿意承担的组织,这就是所谓的投保行为。例如,在商业银行日常业务中,可对本行财产进行投保行为,如财产出现意外状况,则可将损失转移给所投保险公司。然而人事风险属于"道德风险"范畴,道德风险无法衡量其危害和程度,到目前为止也未找到控制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因而,商业银行人事风险最终只能依靠自身制度来规范和规避。
二、商业银行人事风险的表现
(一)官僚主义造成的风险
官僚主义一般发生在权位居高的领导人身上,其特征表现为拥有某种特殊权力而又不能负责履行相应职责,草率且不负责任的挥霍手中的权力等。2013年5月20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执行董事、副行长、党委委员杨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违规贷款给予资产总额为44.3亿元、负债为29.7亿元、负债率高达67.11%的某项目工程,给农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中央纪委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杨琨开除党籍处分;经监察部报国务院批准,决定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1]此类案因当事人多处于重要职能部门或岗位,所以,它的存在极大削弱了企业对风险的承受力,为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切入点。尽管当事人并非总是出于损害企业利益的动机,但间接充当了损害企业利益行动人的帮凶和保护伞。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