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城乡文化一体化与公共政策应对机制研究

时间:2013-12-24 10:5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孙伟 点击次数:

  [摘要]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格局是实现中国社会成功转型的基础性瓶颈。其中,城市吸纳了大部分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性资源,以至于城乡文化资源在总量上,省份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出现了严重不平衡。文化资源的不均衡,影响着众多农村人口无法同城里人一样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传统的乡村社会的土壤正在消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和工业社会需要的新文化模型正在形成,城乡文化资源的不均衡正在成为其形成的现实阻碍。所以,探究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对策机制,成为破解三农难题,消除城乡差距,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最终实现广大农村人口文化权利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城乡文化一体化;社会转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作者简介]孙伟,中共福州市委党校行管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政府应急管理,福建福州,350014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3)06-0008-0004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并强调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进入城市就业,有的在城市安家落户,逐步扎根,也有相当部分的人口如候鸟一样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来回迁徙。城乡之间的高度流动性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基础,也为城乡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提供了契机。正常而言,经济的繁荣,必将带来文化领域的繁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的精神需求也会逐步提升。但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公共文化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文化供给对于广袤农村严重失衡。当然,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现实困难的阻碍,毕竟,在经济上富裕起来,依然是中国绝大部分人的"中国梦"。只是,这不是回避问题,正视难题的理由。由于这种城乡文化发展的落差,许多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例如,城市治安的下降,国民道德水准的退步,尤其是诚信意识缺乏,信仰缺失等已经真切地影响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最终伤及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一、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社会成功实现转型的重要保障
  (一)城乡文化一体化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软性基础
  市场经济的首要特征是法治经济,成熟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要求在法治原则下达到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性。而平等的观念来源于对权利的追求,如果没有文化权利的相对均衡覆盖,也就无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内在推力。
  李克强总理强调,长期依靠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无法适应和支撑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以改革来推动经济内生性增长,实现制度红利。制度红利来源于经济运行的规则再造,来源于广大国民的创造力在平等规则下的有效发挥。文化一体化就是尊重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对于精神追求的权利,例如,农民工进入城市,他的子女在入托儿所、小学、中学等教育权利方面如果能够与城市子女拥有同样的权利,将激发这些群体巨大的奋斗动力和创造力。但目前的现实是,这个目标实现过程还有太多现实阻碍,尤其是户籍等政策障碍。但令人欣喜的是,国务院关于城镇化的意见正式发布,中小城市正在逐步取消落户障碍,户籍藩篱的消失将成为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的重要契机,也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制度性基础。
  (二)城乡文化一体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整合城乡文化资源,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不断夯实"三个自信"的重要切入点。民族精神的聚合是整个社会事业顺利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之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整体族群的复兴,全社会群体的共同参与的结果,所以,城乡文化一体化的重点是农村人群不应在这个伟大奋斗征程中被忽视、弱化。只有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当代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形式、机制,才能够把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落到实处,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最终实现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三)城乡文化一体化是集聚正能量,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载体
  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必须有赖于社会中每个个体对于个人未来发展的深入理解,文化资源的均等化有助于把握中国梦方向的准确性。农村地区,历来被看作文化薄弱、贫瘠的地区,自古以来,封建帝王甚至把这种文化资源的匮乏作为愚民政策,稳固统治的前提。社会主义国家把为全民谋福利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国家文化资源有目标、有步骤地向农村倾斜,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农民从传统的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的质量和竞争力。城乡文化的融合、统一,为每个社会群体乃至个体,描绘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中国梦想,这些梦想汇合在一起,就是伟大中国梦实现的基本源动力。
  二、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政府精力过度集中于经营城市发展,忽视农村
  现行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经济指标占了很大的比重,城市的繁荣从表面上看,最能体现地方政府的政绩,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级政府更多地着眼于城市的经营,而客观上忽视了农村发展。从教育资源来看,几乎大部分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都集中在大中城市,为了兴建这些学校,各级政府几乎都动用了大量的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而众多的农村中小学工程和遍布农村乡镇的文化服务站则严重资源匮乏,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人才配备,都处于缺钱、缺编状态,能够维持日常运转,尚且不易,更谈不上有较大的跨越发展。除了一些较富裕的行政村,能够时常更新村级文化大院的书籍,很多村庄根本无力维持日常运转,甚至沦为纯粹的打牌、打麻将的场所。笔者曾经跑过许多乡镇和农村,亲眼目睹了随着经济建设中心向城市的转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开始走向没落,就算仅有的一些地方特色项目,也正在被现代传媒挤压得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二)城乡人口单向流动,导致农村文化人才流失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承担人口红利的基本载体,农民工群体,大量涌入城市打工,为城市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这个城乡人口流动方向来讲,基本上处于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状态。这种单一流动,造成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严重缺失,在诸多农村,"三农"的主力军,变成老弱病残孕的群体。而现在的政策体系,还无法有效实现城市中具备农业技术的先进精英分子向农村转移,导致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很多虽有志于在广袤农村创业的群体,也因囿于各项扶持政策以及农村环境的艰苦,而继续选择留在城市,造成许多农村村庄空心化,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问题非常突出。
  (三)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投入严重不足
  根据中央政府网站数据显示,2007年农村文化投入共计56.13亿元,比2006年的44.6亿元增加11.53亿元,增长25.9%。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从2002年到2005年投资4.8亿元,用于扶持1086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到"十五"期末,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基本实现。"十一五"期间,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国家通过转移支付39.48亿元,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2007年,中央安排1亿元资金,地方自筹配套资金5300万元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试点工作,20个省区534个项目列入试点项目。2008年,中央投入2亿元,安排1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目前,全国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2414个、文化馆2806个,乡镇文化站32976个,村文化室103601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相对于庞大的农村地区和人口而言,这些投入仍然是有限度的,在局部存在着撒胡椒面的现象,缺乏整个城乡文化一体化财政科学、协调投入的长效机制。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