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探究
时间:2014-02-11 09:4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余若勋 点击次数:
摘要: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方式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命题,也直接影响着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企来说,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效、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完善措施
我国的国有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命脉。然而,当前我国国企运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国企行政体制僵化、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说明国企内控方面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导致国企经营业绩不好,会计信息失实,国企违法违规现象屡见不鲜。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看,国企改革就是要建立起更加顺畅的内部控制机制,这是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逐步建立摆脱政企不分、企业机制僵化的主要路径,逐步建立以政府宏观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战略构建。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国企的内部控制问题一直存在,其根源在于产权界定不清、治理结构趋向于行政化;不管是从宏观调控还是国企监管的角度来看,我国国企内控模式目前还缺乏统一、完整的内部人治理机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企业治理模式不清晰,家长式控制现象十分常见,国企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非常低,国企内控程序和内控制度僵化且流于形式,内控效果不明显。造成这些内部控制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一)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国企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大多为政府官员及内部人控制。虽然经过前一阶段的国企改革,我国大多数国企均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现代化的公司化运作机制,逐步完善了“三会”制度,但未根本解决国家控制的问题,行政权力仍然控制着国企的管理层。目前国企普遍存在的行政化治理模式,很容易造成企业呗内部人控制,这种内部人的控制,将会给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企业内部人控制的恶果,往往是片面追求内部人及小团体的利息,而忽视了企业价值及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国企大多采用行政视角下的绩效考核机制,缺乏现代企业管理视角下的激励机制。虽然国企管理引入职业经理人理念,在理论上也越来越重视置业经理人的管理价值,但在实践中依然采用行政任命式的考核及奖励机制。将国企比照政府机构的标准进行考核和福利配置,缺乏对企业治理层的激励,对成功的经营者无法提供高贡献、高回报的待遇,而一些官僚式的管理人却往往容易得到实惠。这样就无法对治理层形成激励效应,领导层转而寻求一些违规、违法的灰色收入。这样不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增加了企业内部运行成本,使得管理层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权力的争夺及平衡上,而不是考虑如何改进企业管理理念,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对企业内控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国企管理者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主要决策者,国企管理层的自身素质必然成为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主要因素。当然,由于国企大多采用行政任命式的选择管理层,使国企管理人员大多缺乏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和经验,管理层的素质无法满足内部控制的更高要求。甚至一些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漠不关心,认为国企就应该按照行政程序决策,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一种内部的行政监督或复核机制,有的则将内部控制理解为出台一大堆文件、手册、制度等,甚至有的国企管理者将内部控制简单理解为对企业成本、自有资产的控制等。这些认识表现为国企过分依靠残缺不全的规章制度,有的管理理念陈旧过时,与现代化的内控形势相差太远。
国企过分依赖国家政策,缺乏对市场风险的防控意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逐渐转型,政府经济职能也在逐步退缩,国企回归市场将是今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使国企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日趋复杂。国企人员应当告别计划经济思想的陈旧观念,认为国有企业是国家的资产,就算市场出现波动,国家也会考虑到国家的信用和利益,避免国企最终走向倒闭或者破产,这种特权意识也增加了部分企业经营人员的侥幸意识,对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缺乏严谨的分析意识。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