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05 10:5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杨洪等 点击次数:
摘 要:从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来看,治理与防治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那么科学的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从地质环境出发,才能够全面的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并对其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计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构建区域性可持续环境为目的,其基本理论及时,突破淡出工程地质评价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常规性思维,以地质环境保护与防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达到降低灾害发生几率的目的,本文首先将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环境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又将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了解地质环境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利用
地球一直处于不断演变和运动中,陆地板块也是在不停运动的,这样的变化会导致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尤其实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对于大自然的改造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而这些改造活动不一定全部都是与板块运动以及自然发展规律相符的,不合理的改造加之地球自身的不断运动,必然会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有着巨大威胁,那么为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作为有效的措施,另外,还要全面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和掌握,在这几个基础上进行综合防治,才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形成
1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因为自然地质的变化,作用,或者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恶化,从而对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的损失,人们称之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来自于自然,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抗的灾害,预测以及治理都相对困难,一旦灾害发生,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所以,我国政府在这个方面一直重视,但是因为,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水平的制约,目前为止,也不能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的防预。面对大自然的力量,人类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全面分析地质环境,对其各种运动规律都分析掌握透彻,这样就能够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有所预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为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震,土地退化等等。
2 地质环境。从广义上讲,地质环境就是指岩石、水以及大气等物质所构成的体系,那么从狭义来说,则是岩石团与其所产生的风化物,地球在不断变化和运动过程中,其地质环境也是在不断更改的,因此,地质环境,就是地球演化的结果,岩石团与水圈以及大气圈等进行作用,相互交换能量,从而形成了目前人们所看到的地质环境。它们是最后一次造山运动与冰期后形成的。地质环境是再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发生的,其中会有水圈,生物圈以及大气圈等进行参与,各个圈层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形成了最终的地质环境。所以说,从地质环境中能够分析出地质运动的规律,从而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预测,减少损失。
二、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够看出,想要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首先就是要对地质环境的规律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制定防治措施,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地质灾害总是发育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地质环境是地球自身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质环境在不断演变过程中,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我国的地质环境变化比较快速,人类改造自然的速度以及强度都在增加,追求经济效益的脚步越来越快,因此,地质环境的变化速度,也超过人们的想象,并超出了环境本身所能承担的范围,这样的结果,就是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必然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它不可能脱离地质环境而独立存在,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构造一起构成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的条件,它们的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成为了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因。
2 地质灾害影响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按环境学的定义,所谓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对地质环境而言,环境质量就是指构成地质环境的各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如前所述,如果地质环境的改变超过了地质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就会产生某种地质灾害。从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来看,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因素繁多的国家,每年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是以百亿元计的。总体来说,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是间接地影响整个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地质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发展,影响了反映地质环境质量优劣的地质环境各要素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地质灾害越严重,发展速度越快,危险性越大,对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也就越大。
三、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进行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必然要遵循地质环境发展规律,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可持续的防预措施,减少其发生的几率,或者是在灾害发生之后,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治理措施,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两者就是人们常说的“防”与“治”。只有采取防治结合的手段,才能受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防止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防止将拟建工程设施(含居民点)放进有致灾作用存在或有其发生危险的危险区,这是“避”;二是将已处于致灾作用威胁之下的人、物、设施撤离危险区,这是“撤”。
结语
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我国在地质灾害的预测方面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由于人类活动不会停止,因此,不断完善和创新地质灾害防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是维护人们生命健康以及减少财产损失的关键。结合地质环境,从其规律出发,科学预测,合理的制定治理措施,是文章所以表达的主旨,相关的技术人员,也要坚持将地质灾害治理与地质环境相结合,科学分析之后,再制定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肖飞,杨菲.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2(03).
[2]刘传正.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01).
[3]刘传正,陈红旗,韩冰,陈辉.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体系研究[J].地质通报,2010(01).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